退黨不是喊喊口號而已 郭台銘AI治國戰略曝光

政治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下鄉傾聽地方人士建言時,談到要把台灣變成「AI智慧科技島」的理想,還提到如何透過社區管理智能化,分擔警消工作等細節,展現做足參選總統的準備,不是喊喊空殼口號而已。

《信傳媒》進一步訪談郭營幕僚、永齡基金會顧問高虹安 。高虹安是台大資工碩士、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機械工程博士,並曾擔任鴻海大數據辦公室主任,負責集團內的各項AI、互聯網、大數據項目的推動,經由她的說明,讓我們一探「郭台銘的AI治國戰略」。

高虹安指出,郭台銘以古人「上醫醫未病,中醫醫將病,下醫醫已病」的觀點,心中的「上醫」戰略,首重以「預防」的觀念來治國,而不是等到問題已經發生時才去處理。在可以作為「預防」的技術之中,特別強調要用「AI和大數據」,來幫助國人庶民乃至各行各業—無論是傳統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

把國民健康擺在施政第一位,致力發展預防醫學

高虹安進一步表示,如果說AI和大數據能對台灣帶來什麼影響,首先就是在提高國民健康的部分。郭台銘因為親身經歷過家人罹患癌症離世的痛苦,發心積極打造醫療機構,除了有永齡健康基金會,以抗癌為目標,同時也斥資上百億元打造台大癌醫中心,協助基因檢測,未來一年可進行1.2萬次的癌細胞基因檢測。這些機構可透過病理大數據,找出更多癌症風險基因,讓「預防」科技能發揮作用。

高虹安說,郭台銘的AI治國戰略,會以中央的高度支持預防醫學的研究。透過AI和健康大數據,落實國民的個人化醫療。在地方上,例如郭台銘在今年7月造訪桃園市觀音區樹林新村過後,永齡健康基金會,觀音區衛生所、樹林里里辦公處、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立達診所等即共同合作,安排2梯次幫里民100多人進行影像醫學13大腫瘤指標健診,提供村民個人健康檢查,癌症篩檢,協助村民從家族病史與個人健康做綜合評估,村民的數據在得到允許及去標示化,可以投入大數據研究,協助發展預防癌症的AI醫學。

高虹安強調,郭台銘不只一次提到,要把國民健康擺在施政的第一位。而對國人健康危害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降低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的發生機會。

發展AI科技島,創造高經濟價值;外銷成功經驗,賺世界的財富

「大家都說要拚經濟,但其實涵蓋面是不夠的,因為未來經濟的核心在於科技整合,特別是各行各業與AI的整合。AI不能只是高科技業專屬,需要從中央層面,把AI推廣到各行各業,當然也包含傳統產業。」高虹安說。

高虹安分別就高科技業與傳統產業兩個面向做說明:在高科技業部分,等貿易戰一落幕,由科技競爭取代後,美國的許多產品一部分會繼續在中國大陸生產,但某些高科技產品美國會選擇在離大陸有「一臂之隔」的地方上生產、投資或與當地廠商合作,所以台灣將是首選。我們在這時候要善用我們的產業實力—「資訊與通信科技、電子半導體、工具機、精密零組件」,接下AI產業供應鏈角色,作為以AI翻轉台灣經濟的第一棒。

在傳統產業部分,台灣曾是世界工業出口的前十強,而在世界各國啟動製造業升級計畫之際,台灣應該謀定而後動,先普及AI教育,再接合AI產業鏈的優勢,於在地產業做出AI落地的應用,例如科技傳產、科技農業,協助台灣產業升級,創造第二波經濟價值。

郭台銘也會帶著台灣這一些他最尊敬的產業,一起把成功經驗帶到全世界,擴大發展基地,賺世界的財富;也就是郭所說的「組國家隊,打世界盃」。為了與世界接軌,郭台銘近期足跡已跨越美國、日本、歐洲、中東各地,和全世界有影響力的人交朋友,提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做好布局。

「未來的國家競爭力有很大的程度在於我們如何利用包含AI在內的新科技,」高虹安說,例如,在教育上,能互動的機器人,就可能幫助老闆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農業上,不是什麼作物都要種,而可以利用大數據做出最適合的判斷,並且運用AI管理,打造智慧農場,讓一般農業變成精準農業與預測農業。

年輕世代擁抱AI,贏在起跑點

最後,高虹安提到郭台銘對於AI教育的重視;郭台銘曾說,「AI是現今科技發展的必爭之地,台灣也應加速向下扎根、培育人才。」於是立刻邀請來自台大、交大、政大等校多位著名的人工智慧教授和菁英組成團隊,編撰「台灣版人工智慧(AI)高中補充教材」,由鴻海教育基金會公益捐贈給高中學校師生使用。在過程中編撰團隊也與科技部、教育部交流,確保補充教材能與產業接軌。郭台銘相信,這是厚植下一代科技軟實力的基礎工程,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