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頓臨別的禮物:《八一七公報》備忘錄解密 揭露美對台持續軍售真相

兩岸國際

美國這一年來大動作惠台,不僅通過《台灣旅行法》《2019台灣保證法》等友台法案,川普更批准對台軍售有地表最強戰車之稱的「M1A2T」及主力戰機「F-16V」等軍備

對此,中國政府總是發出嚴正抗議,搬出1982年美中簽署的《八一七公報》,譴責美國違反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的承諾。而美國也在公報中表示,對台軍售不是美方長期政策,販售之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都會有所節制。

然而,2016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對台《六項保證》中,又聲明美方沒有設定對台軍售期限。

綜觀之下,美國所作所為似乎有些矛盾,不過近日解密的前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備忘錄正能解釋美國看似矛盾,事實上有其邏輯的對台外交政策。

雷根簽《八一七公報》但書:中放棄對台動武,美才減少對台軍售

根據美國在台協會(AIT)釋出之文件,8月30日在時任美國白宮安全顧問的波頓(John Bolton)授權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全文解密雷根1982年8月17日以白宮名義發出的一份備忘錄,而那天正好就是《八一七公報》的簽署日。

這份備忘錄的主題是「對台軍售」,收件人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茲(George P. Shultz)及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

雷根明言,他同意與中國簽署公報,其中闡述了美國對台軍售政策,即會「逐漸減少對台軍售」這個部分。

然而他立刻加上一個但書,「經討論決定簽署這份公報的前提,是建立在對這件事的清楚認知上:只有在台灣海峽維持和平,且中國續行其宣布的『大政方針』,也就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美國才會減少對台軍售」。

「簡而言之,美國減少對台軍售的條件,取決於中國是否持續遵守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承諾。」雷根補充,「我們必須清楚表明,將這兩件事聯結在一起,是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永久性必要方針」。

「此外,提供台灣的武器數量及性能,必須完全取決於中共表現出來的威脅程度,這點至關重要。在數量與性能方面,應該維持台灣相對於中國雙方的防衛能力」雷根最後留下自己的親筆簽名。

雷根解密備忘錄檔案全文。(圖片來源/美國在台協會)

雷根時代開始傾中,美欲兩面安撫台灣與中國 

換言之,雷根的意思顯然是只要中國仍對台灣構成軍事威脅,美國就會繼續向台灣販售防衛性武器,這項消息相信令不少台灣人為之振奮,覺得「撿到槍」。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儘管有這項前提,在當時的友中氛圍下,雷根政府仍維持低調輸出,盡力減少對台軍售恐危及美中關係的可能性。

1982年12月7日,同樣經雷根親筆簽署,「國家安全研究指導方案NSDD 12-82〈美國對中國及台灣關係〉」在「武器轉移」條目中提到,「在遵守《台灣關係法》且不違背《八一七公報》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處理對台軍售?」

而在「台灣」條目中再問,美國如何在品質和實質上提升與台灣建立在非官方、人對人上的關係,並盡量降低台灣再次成為美中重大分歧的可能性。

這份報告是為了日後制定「國家安全決策指導方案(NSDD)」所做的初步探討,因此拋出許多問題,卻沒有解答。而最後這個問題想必也是許多台灣人的疑問:「台灣和中國自行解決問題、達成和平決議的前景如何?」

1982年年底雷根政府對中、台關係的「國家安全研究指導方案」,紅線框起處是「台美關係」與「對台軍售」如何與「中美關係」共存的一些提問。(圖片來源/National Archives)

雷根備忘錄超過25年解密時限

根據美國行政命令13526號《機密國家安全訊息(Classified National Security Information)》,官方文件到了一定時間便會「自動解密(Automatic declassification)」,解密日期可由文件所屬機構自行決定,或者過了機密最長時限25年後自動解密。

照理來說,雷根這份備忘錄就算沒有設定提前解密日期,2007年時也該自動解密了,卻遲至2019年才對外公開。

這是因為《機密國家安全訊息》3.3(b)款規定,有9項例外可以免除文件的25年解密時限,或者在文件來源單位之首長或資深官員下令禁止解密。

以雷根備忘錄的內容來看,沒有按照一般時限解密可能是來自白宮首長,也就是總統,或是其他資深國安官員的命令,此外它也符合《機密國家安全訊息》3.3(b)(6)款的豁免條件,「可能會對美國與外國政府的關係,或者美國正在進行之外交活動造成嚴重傷害」。

一向力挺台灣的波頓日前辭去白宮安全顧問一職,這份雷根備忘錄頗有給台灣的臨別贈禮之意,而他掛冠求去,也讓不少人擔心台灣是否失去一位有力的白宮盟友。

但畢竟也是川普政府一反過去幾任政府的外交路線,選擇「抗中親台」,才創造讓這份文件得以重見天日的環境。而新接任的人質事務特使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時曾經訪台,看來也屬親台派,台美關係接下來會怎麼發展,應該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