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民調領先韓10幾趴 辣台妹賣芒果乾可以撐過最後三個月?

2020大選

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之路,從今年初支持度只有兩成多,且大幅落後高雄市長韓國瑜,逐漸柳暗花明,近一個多月來甚至翻轉選情,持續領先韓國瑜達十個百分點以上。

距大選剩下三個多月,變數仍多

然而距離投票還有三個多月,變數還很多,如果太過大意,以為穩操勝券,那麼在這個民意流動如水如風的網路時代,只需幾個無心的小錯誤,就可能給對手再次翻轉的機會。韓國瑜不就是如此?他在兩個月前還明顯領先蔡英文,沒想到只因幾次失言與颱風救災不力,就被追了過去。

蔡英文為什麼可以翻轉選情?原因只有一個,也就是獲得四十歲一下族群壓倒性支持。為什麼年輕族群普遍支持她?一、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初選激起蔡英文與英粉的潛力與凝聚力。二、釋字748同婚法過關,而年輕族群普遍支持同婚。三、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年初的對台談話與香港年中以來的反送中運動,擦亮了「辣台妹」的招牌。四、韓國瑜形象落漆、「韓流」退燒。

所以說蔡英文如果要將領先韓國瑜的局面,維持到明年一月十一日開票當晚,最重要就是持續拉住年輕選民的心,而方法就是讓上述幾點持續發揮效應。

只有民調被拉近才會有「蔡賴配」

以賴清德因素來說,為什麼蔡英文遲遲不找他當副手?有人歸因於初選嫌隙,其實是因為歷經初選廝殺以後,英粉對賴頗有意見,因此「蔡賴配」到底能為蔡加分還是減分,是一個問號。

尤其當行政院長蘇貞昌施政逐漸獲得好評,「蔡蘇配」已有壓過「蔡賴配」的態勢。接下來蔡英文應該會對「蔡賴配」保持觀望,也就是如果持續領先一成以上,就沒有必要找賴清德當副手,而如果被韓國瑜拉近,那麼蔡英文就會慎重考慮「蔡賴配」。

再以「辣台妹」因素來說,蔡英文原本並未料到此一形象轉變的威力如此之大,如今卻已成競選主軸。

未來三個多月,搭配著英粉的「亡國感」,形成「辣台妹賣芒果乾」連線,還是可以發揮可觀的效用。最近接連斷交兩國,蔡英文馬上警告中國休想藉此推進「一國兩制」,就是基於這樣的戰略思考。

蘇貞昌護駕有功,蔡蘇配呼聲高

韓國瑜近一個多月來形象滑落,固然因為他的個人言行與高雄市政讓選民失望,綠營檯面人物與支持者的集體猛攻,也收到了一些助攻的成效。在這輪猛攻裡,誰的角色最凸顯?蘇貞昌。

蘇不愧是選舉老手,不論是出手時機、下手輕重與後續過招,都讓韓難以招架。蔡英文的形象與位置都不適合跟韓國瑜打口水戰,剛好蘇貞昌主動冒了出來,幫蔡代打,而且戰力十足,又不必弄髒蔡的衣袖,蘇可說立了大功。未來蘇還是可以扮演主砲手,繼續對韓「拷洗」。

除了以上保持年輕族群支持度的方法,蔡英文也須提防低薪問題被對手操作,使得經濟議題變成大選主軸。台灣的低薪問題相當棘手難解,蔡政府只要不讓此議題在年輕族群發燒,就不會失分太多。

蔡雖領先,但有學位與論文問題

雖然目前領先,但蔡英文的選情不是沒有危機,比如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學位與論文問題,就是當前必須積極處理的重要事項。

這問題的本質是這樣,當選戰熾烈,當政治狂熱籠罩社會,許多人就會陷入近乎妄想的偏執狀態,而妄想的定義就是無法用客觀事實來否證,即使你拿出原始論文與畢業證書,也會被質疑造假。偏偏蔡英文手頭上應該是沒有原始論文與畢業證書,更讓質疑者有文章可做。

面對這類選戰火花,因應方式永遠只有一個,也就是看民調辦事。如果學位問題對選情影響不大,就淡化處理,而如果已經發酵,那就必須加倍因應。目前看起來是影響有限,蔡英文大可不必太過擔心,失掉總統高度,比如上法院告人,或者讓總統府發言人出來代為反駁報紙社論,都沒有必要。

蔡英文反而應該思考,那些質疑你學位的人是誰?是不是就是當初質疑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的人?是不是也是當初質疑馬英九綠卡的人?這是台灣藍綠惡鬥的後遺症,身為一個總統應該用政治智慧來引導選風,而不是加入惡鬥,才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就在企業家郭台銘宣布不參選2020的同時,前副總統呂秀蓮竟然冒了出來,說要加入戰局。呂秀蓮能不能影響大局?如果蔡持續領先韓一成以上,當然沒有大礙,但如果選情有了變化,雙方拉近,那就難說了。

呂秀蓮參選是一種瑜亮情結

呂秀蓮為什麼要選2020?是要拉下蔡英文?其實呂秀蓮對蔡英文的敵意存在很久了,蔡英文也應該能體會,問題是她做了多少?基本上說好聽這是一種瑜亮情結,但其實就是一種忌妒心理—「台灣第一位女總統應該是我,怎麼被你搶走了?」面對這樣的心理,蔡英文應該放低身段,在口頭上多多給予呂秀蓮稱讚,講一句「我能當總統,是大姊承讓了!」就能降低對方敵意。

問題是蔡英文講得出來嗎?蔡英文最近又開始下鄉吃小吃,這對於軟化她高遠、疏離的形象當然會有幫助。蔡英文為了選舉已經做了許多不符個性的事,但沒辦法,政治就是如此。接下來如果有必要形成「蔡賴配」,讓選情持續領先,她也必須跟賴清德好好溝通。

最後,蔡英文自認做了很多改革,也推動不少進步政策,問題是韓國瑜背後也有執政經驗老到的國民黨,他現在每周直播一個國政議題,絕對不能小覷。國政議題很少成為決定選舉輸贏的關鍵,但只要適時出現相關重大事件,激起選民重視,就可能發揮巨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