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率99%!台大靠「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救心律不整患者...孕婦也可使用

醫療技術

今年58歲的邱女士,去年開始發現心律不整問題,2次進出北部某家醫院,已經進到手術房準備手術,卻被評估對麻醉反應不良而未果。邱女士表示,「後來朋友推薦我到台大醫院,才知道有這個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很謝謝游醫師,手術非常成功,到現在也幾乎都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了!」

什麼是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跟傳統電燒手術差在哪?成功率比較高嗎?健保是否有給付?

治癒率達99%!連孕婦都可使用的「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

心律不整有不同類型和原因,一般人常會有心跳過快或偶爾漏1、2下心跳的情形,然而對大部分人而言,這種良性且毫無症狀的心律不整,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但對於心跳極不規律、過快或過慢的病人而言,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危險性,這種情況則需要用藥物控制或開刀來治療。

心律不整是心臟內的電氣傳導系統出狀況,除了用藥物控制外,有時候也需要用電燒的方式才能解決,傳統的心律不整電燒手術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幫助醫師將導管放到正確的地方,進而做出正確的診斷並予以治療。「但對於患者本身尤其是孕婦,以及醫師來說,暴露在輻射當中對人體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指出。

「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跟傳統電燒手術還有哪些差別?

通常「上心室頻脈」發生人口約1,000至1,500分之一,台灣大約有1到2萬人有上心室頻脈。邱女士的主治醫師、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游治節解釋,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是利用3D立體定位系統,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藉由貼片的相對位置,讓電阻去改變在電腦上定位導管的位置,不需要輻射線暴露就可以達到和傳統X光透視一樣的效果,不但減少輻射量、降低病患風險,在定位上更比傳統X光透視的方式精準,治癒率高達99%,因此對於單純性心律不整的治療是一大福音。

游治節表示,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利用3D科技在定位上比傳統X光透視的方式精準,治癒率更高達99%,因此對單純性心律不整的治療是一大福音。(攝影/陳稚華)

靠3D定位部分取代傳統X光,能降低致癌率

為什麼要使用零輻射?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游治節進一步指出,根據行政院原子委員會的資料顯示,游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分為「確定效應」與「機率效應」,「確定效應指接受過量輻射照射,造成有害的組織反應,若接受的劑量增加,造成的傷害就會更嚴重,如皮膚紅斑脫皮、水晶體混濁等。機率性效應,主要是指致癌效應,輻射可能會誘發細胞的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因為癌症的發生是機率性的,所以這種效應稱為機率效應,而癌症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機率隨劑量的增加而提高。

台大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指出,有些患上心室頻脈的婦女,在懷孕時發生的機率會更高。游治節也表示,孕婦有時也會遇到心律不整的問題,發作時由於考量到腹內胎兒,可以使用的藥物非常有限,「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可能產生不斷復發的情形,對孕婦和胎兒造成生命威脅。過去由於電燒手術必須使用X光透視,因此懷孕婦女接受電燒手術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施行,如今有了零輻射電燒治療方法,在懷婦身上執行電燒手術就不再是逼不得已的情況了。」

她解釋,3D立體定位系統在大部分時候能完全取代X光透視,達到零輻射目標,然而有時病患血管出現變異的時候,仍然要藉由血管攝影的方式將血管走向看清楚,因此3D立體定位系統並無法完全取代X光透視的所有功能,但至少可以達到低輻射暴露以及精準定位的目標,兩者相輔相成。

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是利用3D立體定位系統,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技術,大幅降低輻射劑量,孕婦也可放心治療。(圖片來源/游治節醫師提供

健保有給付「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嗎?

至於「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健保是否有給付?

游治節表示,目前健保只給付複雜性的心律不整,「所以像邱小姐這樣上心室頻脈的患者就必須自費使用,費用大約是新台幣3萬3千元,在面對這類病人時我們會提供這些資訊讓他們多一個治療選擇,但有時候考量經濟因素,有些病人會選擇不使用。」

接受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的邱女士(左4)手術順利,也表示術後並無復發或不舒服的反應。(攝影/陳稚華)

近年來由於311福島事件,人們開始重視輻射暴露造成的癌病變,因此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的應用成為未來趨勢,台大醫院總院成人心臟電生理科自2018年開始引用至今,已成功執行超過50例病患,利用3D定位配合X光透視相輔相成,「目前這50位患者也都沒有復發的狀況出現。」陳文鍾表示。

「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台大醫院目前主要應用於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室早期收縮及典型心房撲動的病患,但未來也有機會應用在其他心律不整的地方,陳文鍾也表示台大醫院北中南各分院皆可實施,希望能提供給心律不整的患者更好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