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爭面臨的困境:當街頭聲量難以轉換為與官方談判的籌碼

香港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曾3度榮獲普里茲新聞獎的美國記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香港抗爭可能成為另一個以失敗告終的社群媒體革命〉

在這個每個人都可以是「大台」的「無大台時代」,社群媒體有利民眾快速集結、傳播資訊,卻也因此缺乏具備威信、足以代表民眾的領導階層,街頭聲量難以轉化為與政府談判的籌碼。

「沒有協商與妥協的能力」,佛里曼指出這就是香港示威者目前面臨的困境,恐會導致香港抗爭遲遲無法進入「立法」階段,最後與近年許多國家的民主運動一樣,轟轟烈烈但黯然收場。

弗里曼直指社群網絡對政治運動的矛盾影響

推特時代每個人都是領導者、追隨者、訊息傳播者及批評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抗爭運動的訴求要轉化為長久改革不僅十分困難,達成妥協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到埃及的開羅,佛里曼從香港觀察到一個近年遍及全球民主運動的趨勢,那就是社群網絡對政治運動的矛盾影響。

臉書和推特能輕易且快速地動員民眾走上街頭,然而當每個人都有一支「數位大聲公」時,任何領袖都難以累積足夠的權力與威信,他們除了能保持訴求的連貫性,更重要的是「在對的時機妥協」,然後將街頭能量轉為制定新的法律。

香港示威者自豪他們的運動沒有「大台」,並堅持5大訴求「缺一不可」,但佛里曼直言,沒有一場抗爭能百分之百達到目標,而香港抗爭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妥協」。

成也社群網絡,敗也社群網絡

什麼是「妥協」?它意指建立新的共識,尋找雙方意見重疊的部分,讓對手也能在新的共識上立足,或者至少兩邊都各退一步,尋求共存。然而,如今極端分子能在網路賦權之下進行施壓,使任何妥協手段都變得相當困難。

《南華早報》專欄作家Alex Lo也指出,香港抗爭受益於社群網絡,然而現在同樣因社群網絡而窒礙難行。沒有領導階層,就沒有能力與政府達成協議,而任何嘗試妥協的人,都會在網路上遭到強烈攻擊。

當代政治運動不僅是「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也具有「群眾強推(crowd-enforced)」的特質,阻擋任何有意開啟協商的人。

Alex Lo表示,香港抗爭「囊括並擴展了人們對港府、社會和中國的種種不滿,要在這些人之間弭平分歧,提出一個可行的政治規劃幾乎不可能。現在香港示威者唯一最大公約數,就是厭恨中國。」

若當年接受「831決定」,香港今日會更好?

2014年8月31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議,限縮香港由1200人組成,且多為親中派的選舉委員會的權力,規定選委會僅負責選出香港特首候選人,然後交由香港市民投票。

港民認為「831決定」讓北京仍握有香港特首提名權,不符合他們追求的「真普選」,於是爆發「雨傘運動」。

在泛民派議員杯葛下,831決定並未在香港立法會通過,因此特首選舉辦法沿用舊章,2017年選委會選出林鄭月娥出任下任特首。

香港每年8月31日都會舉行抗議活動,哀悼他們從未獲得的真普選,然而佛里曼認為,「接受831決定其實沒有那麼糟」。

「有限普選」還是北京選項嗎?是否有港人能代表接受?

他指出,就算北京能控制選票上的名字,至少香港市民能在這之中選出一個「在可行程度上最能捍衛香港民主」的人,而當前的制度,卻是讓1200名傾中派選出「最願意與北京合作」的人。

佛里曼強調自己非常敬佩香港人捍衛自己城市的勇氣,然而「完美」這個選項並不存在,而面對中國這樣的強權,「只要『比過去好』就是更好。」

如果香港當年接受831決定的「有限普選」,儘管候選人名單有所限制,如今香港人便能直接選出自己的領導者,而中國人甚至還無法享有這項權利。佛里曼認為這就是「比過去更好」,而且港人現在可能就會處於一個更容易要求「真普選」的有利位置。

香港私募基金太盟集團(PAG Group)執行長暨董事長單偉建也曾表示,「堅持全有或全無,讓泛民派錯失帶領香港進一步接近『真民主』的良機。」

因此,當香港街頭的煙硝散去,還有兩大問題會繼續懸宕:「有限普選」還是檯面上的選項嗎?如果是,抗爭方是否有領導階層能代表民眾表示同意,並確保他們願意妥協?

網友反對:妥協不是唯一的結局!

佛里曼這篇文章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回應高達214則,不少人贊同佛里曼,但也有許多人並不認同他的看法。

香港的RichardW指出,香港示威者採取「無大台」策略有其脈絡。2014年雨傘運動就是由數名溫和派學者和宗教領袖所領導,然而,過去幾年政府陸續清算、起訴這些人,以「煽動別人去煽動他人製造公共混亂」這類可笑罪名將他們定罪。因此催生「無大台」的並不是臉書,而是中國的鎮壓。

美國沙加緬度的Orthoducks表示,妥協不是唯一的結局,天安門事件便是另一種可能性。他不無挖苦地補充,在今日氛圍下,中國大概已經開始衡量「另一種可能性」是否只會招致國際口頭譴責和警告而已。

美國麻州的Bob H自稱中國住了7年,且曾多次前往香港,他認為經濟問題、爭取民主都只是反送中運動爆發的間接觸媒,核心問題在於「文化」。經過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文化和價值體系已與中國截然不同,東西德45年分隔的歲月讓雙方人民至今還在努力磨合,更何況是香港離開中國長達155年。

「你盡管去妥協吧,」Bob H這麼作結,「但這些(港、中文化)差異會繼續沸騰下去,直到它再次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