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焦慮、肩頸酸痛...心理師:出現這10症狀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作祟

醫療保健

你自律神經失調了嗎?

近來有不少失眠病患前來求診時,常提到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而因為自律神經是肉眼看不到的,往往病人對於自律神經一知半解,甚至對此半信半疑。今天我想要來跟大家談談,什麼是「自律神經」?什麼又是「自律神經失調」?

什麼是「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系統,之所以稱為「自律」,顧名思義,就是負責非意願控制的身體功能,比如:呼吸、心跳、體溫、排汗、泌尿生殖等,換句話說,就是在平常沒注意的情況下,身體也會自然、自動、自律地呼吸、心跳、調控體溫等。

而自律神經系統,實際上又可以再分為「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沿著脊椎發散,遍佈全身的血管與器官。我常會向病患比喻,「交感神經系統」就是負責原始人出去打獵的機制,遇到獵物時,身體自然:瞳孔放大、呼吸急促、心跳變快、肌肉緊繃、腸胃抑制蠕動、膀胱收縮等,目的就是讓身體能夠有足夠能量「戰或逃」。

而當打完獵回家休息的時候,「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會協助調和,讓瞳孔收縮、呼吸變慢、心跳減慢、肌肉放鬆、腸胃促進或加速蠕動、膀胱鬆弛等,讓身體恢復到「休息」的狀態。這就是自律神經系統中,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互相抗(平)衡的情況。

「自律神經檢測」的重要性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有趣的是,目前的時空背景已經不像原始人那樣單純,且很多時候壓力的狀況可能還會從工作、生活蔓延至理應休息的時間,造成身體一直處在「交感神經系統」持續活化或甚至異常活化的狀態,而「副交感神經系統」處於類似當機的狀態,無法達到抗衡,以致於出現失眠、焦慮、眼睛乾澀、呼吸困難、頭痛、肩頸酸痛、耳鳴、心悸、腸躁、頻尿等等的問題,這些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衍生出來的結果。

自律神經失調,由於肉眼看不見,往往都要等到衍生出上述症狀,才會開始引起病患的注意,這也是為何「自律神經檢測」具有其重要性的原因。目前我們能夠透過非侵入式的多頻道生理回饋儀,在檢查流程中實際看到病患在壓力、休息狀態下的身體反應,再透過生理回饋治療與訓練,協助患者練習並調整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睡眠檢查情境。(圖片來源/新光醫院提供)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卻影響著許多病患的生活品質,若您自覺正經歷自律神經失調的影響,或是您的親友有上述狀況,不妨讓醫療專業人員,如臨床心理師,來協助您了解自己在面對壓力下的身體狀態,並透過治療來緩解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影響。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睡眠中心 李偉康 臨床心理師,本文轉載自第333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