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每個月補助四萬?科技部提的案子教育部不買單

教育議題

台灣高階人才流失,尤其以博士生銳減速度最快,根據教育部統計,相較99學年度,107學年度博士生減少6011人,減少幅度高達17.6%。

為了提高學生繼續深造的意願,科技部從這學年開始,補助優秀博士獎學金每個月4萬、連續4年,希望讓博士生能安心就讀,名額300名。

補助從600名博士砍到剩300名,還可能無法申請

25日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赴立法院備詢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指出,該計畫從原本的600名博士生腰斬變成300名,津貼也從原本科技部與教育部各出一半,變成科技部與大學共同負擔,教育部不願合作,並表示將自行擴大產博計畫來解決研發人才不足等困境,但現在部分大學不願意出這筆錢(每月4萬元中,前兩年科技部3萬、學校1萬;後兩年科技部、學校各2萬),讓該校博士生無法申請,8月還跑到教育部前抗議。

當時教育部回應,學校能將108學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增編的經費作為博士生補助款的來源,除此之外,吳思瑤也建議,科技部應放寬出資獎勵額度規定,讓學校也能使用科技部補助之經費。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則質疑,如果博士生在4年後沒有取的學位或中途放棄,這筆補助經費都不會被追討,應該檢視這筆預算的經費。

博士生產學之間的困境

科技部與教育部的合作會破局,陳良基坦言,是雙方看法不同所造成,教育部站在人才培育的角度,認為應該要有完整配套措施,但從科技的角度來看,科研的進展太快沒辦法等,所以今年才會先試辦,整個計畫還在規劃中。

這番話也直接點出目前博士生在產學之間所面臨的困境,新聞媒體時常可見企業大老嘆台灣找不到好人才;科技部辦理RAISE計畫協助博士人才進入企業實習時,企業所需的博士往往又多過於科技部所能提供的,但從數字上來看,台灣博士人才僅20%進入產業就業,其餘80%是進入學研單位,比例與國外恰恰相反;碩博生的勞參與率則從2012年的71.24降至68.88,這之間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13個博士班,學生只有1或0人

柯志恩直指,如果只是在前端補助每個月做4萬,產業沒有辦法應付這麼多博士,博士無法與產業做結合,也只會讓高學歷人才往外跑。

柯志恩表示,根據統計相關領域的碩士生,進入高科技產業的平均年薪有150萬,博士可達到200萬,但與其多5年的時間,年薪只多了50萬,不如念完碩士就直接投入職場,甚至直接到國外就業,教育部在108學年度核定招生名額只有1人或0人的博士班就高達113個。

但另一有趣的現象是,從勞動部「105年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可以發現,學歷碩士以上的勞工有高達37.2%求職困難是經歷不足;28%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的工作;22.3%為求職面試技巧不足或不會寫履歷,顯示這群碩士生以上勞工生活技能不足。

吳思瑤建議,科技部應提升碩博士生的生活技能與求職技能,其效果不會亞於去媒合企業提供職缺或建立求職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