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高度倚賴中國市場 德國第三季經濟瀕臨衰退

國際經濟

進入9月,德國發布一連串低迷的經濟數據,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暴跌至41.4,低於50的榮枯分水嶺,代表製造業產出萎縮,創10年新低。

9月出口展望也重挫近10年新低,這些數據都升高第三季經濟衰退的機率,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表現慘淡,勢必拖累歐盟經濟下沉。

德國出口依存度高達36%,跟南韓36.5%不相上下,而德國對中國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為9%,雖低於南韓的27%,但是,德國經濟瀕臨衰退,比南韓更慘,這是因為德國汽車業太低賴中國市場,更容易陷入美中互徵高關稅、中國經濟低迷的「雙殺」困境,使德國成為受害最深的大國。

美國製造的德國車外銷中國數量大減

一方面,中國對進口的美國汽車、零組件徵收40%的關稅,造成2018年在美國製造的德國車外銷中國數量暴跌37%,從15萬輛減少至9萬輛。

因為中國仍對美製汽車徵收高進口關稅,因此,從美國工廠銷往中國的汽車數量仍將持續下跌趨勢。德國汽車協會(VDA)今年初曾表示,德國車商在美國設有4大車廠,4大車廠共雇用11.8萬名員工,如貿易戰繼續惡化,恐怕影響這些車廠員工的生計。

戴姆勒(Daimler)在阿拉巴馬州生產許多賓士(Mercedes-Benz)休旅車(SUV),並出口到中國和其他市場,寶馬(BMW)則是在南卡羅來納州生產大部分休旅車(SUV)。

另一方面,德國汽車品牌BMW、福斯、賓士更是重度仰賴中國車市,在2017年為止的10年,德國車商依賴中國市場的熱銷,連續10年高速成長,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去年下半年急速下墜,中國今年8月新車銷售連跌13個月,成為德國車商的累贅。

戴姆勒、BMW銷量的1/3來自中國

對於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而言,中國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2018年,在中國銷售的汽車中,幾乎有四分之一是德國三大品牌汽車(BMW、福斯、戴姆勒),其中,寶馬(BMW)和戴姆勒在中國的汽車銷量佔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對於福斯汽車而言,中國銷量的占比更大,達到40%。

在9月中旬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福斯汽車(VW)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在接受《彭博電視台》(Bloomberg TV)採訪時說:「貿易戰影響客戶情緒,並且有可能破壞世界經濟。受貿易戰打擊,中國汽車市場衰退了,這是一個新情況,這對我們來說很可怕。」

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下跌3%,乘用車銷量跌逾4%,為20年來首次下滑,儘管德國車銷售勉強增長2%,卻遠不如2016年至2017年的高速增長,在那兩年內,賓士車在中國銷量成長26%、BMW成長15.1%、福斯汽車成長5.9%。

英國脫歐變數、川普威脅也影響德國汽車銷售

除了中美之爭,以及川普屢次威脅要對歐洲汽車進口徵稅之外,德國汽車業還為英國退出歐盟的變數預作準備,寶馬擁有英國的Mini和Rolls-Royce汽車品牌,已設立3億歐元(3.31億美元)的基金,以因應英國脫歐可能引起的突發狀況,必要時將暫時停止Mini汽車工廠的生產。

德國汽車銷售低迷,造成製造業和出口數據表現慘淡。汽車和汽車零件占德國出口比重高達18.3%,在各類產品當中,占比排名第一,導致德國9月Ifo出口展望指標從8月的負2.3跌至負5.2,創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紀錄。

德國工商協會10月1日發布報告更為悲觀,預期德國今年經濟僅增長0.6%,創10年新低;出口可能減損300億歐元之多。

雪上加霜的是,9月製造業PMI慘跌至41.4,也創2009年來新低,歸咎於今年1月以來首見的新訂單減少,而且創2013年6月以來最大降幅。此外,調查也發現企業不願增僱員工,導致就業分項指標創2015年1月以來最低水準。

貿易戰升級、排放標準更嚴格,德國車商展望悲觀

汽車業為製造和出口業的龍頭產業,只是,受到三大因素衝擊,展望未來,對於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情況並不樂觀。

首先,美中不相讓,仍互加關稅,自2018年7月以來,美國對進口的汽車和汽車零件課徵27.5%的關稅,而中國將進口美國汽車/零組件的關稅從15%提高至40%。

其次,到2020年7月,仿照歐洲和美國法規,中國所有輕型汽車都必須遵守6a排放標準,但是,許多省分都急於向前邁進,並於一年前強制實施新的廢氣排放標準,使得舊排放標準的汽車滯銷。

在中國,儘管汽車經銷商在截止日期之前,大降價促銷5級排放標準車款,但消費者仍不願購買,可能是等待採用新排放標準的乘用車上市。

除了周期性變化,中國汽車市場也發生結構性變化,連帶影響了德國汽車的銷售。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車市場,有4.59億車主,一年汽車銷售額約為530億美元。在美國,目前有6600萬車主,一年汽車銷售額490億美元。放眼來看,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已經在使用開車以外的出行解決方案,而在美國,這一數字約為20%,在歐盟僅為18%,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