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最大轉捩點!台商回流動能超出預期 「MIT」華麗轉身

經濟

「我們在美中貿易戰的規格之下,看起來『台灣製造』是好事。」美中貿易戰吵了一年多,大江生醫旗下大江學院營運長陳彥任從生技業角度觀察,不管是銷往美國或是銷往中國,「Made in Taiwan」並沒有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台灣在這場美中貿易戰當中,確實較有機會獲得轉單效應。

客戶遍及54國、以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模式為主的台灣生技廠大江生醫,目前分別在台灣、中國兩地擁有生產廠房。而最新,大江生醫也剛獲得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核准通過回台投資案,決議在「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加碼興建第五個綠能工廠,投資金額超過33億元。

事實上,回台投資的個案不只有大江生醫。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已成持久戰,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也促使台商加速返鄉投資。根據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最新公布,目前「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已經吸引142家廠商響應回台投資,累計投資金額衝至6111億元,預期可創造5萬2778個就業機會。

拉動全年GDP成長預測,最大功臣是它

貿易戰引發轉單效應及供應鏈移轉,而這一波波的台商回流,也大大的提振國內投資,包括主計總處、元大寶華、央行皆上修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其中,主計總處從5月所預測的2.19%大幅上修到2.46%,增加0.27個百分點;元大寶華也上修了0.2 個百分點來到2.3%;至於央行也同樣是上修了0.34個百分點來到2.40%。

「之前沒有預期到台商回流會為經濟產生那麼大的拉升力道。」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解釋,台商回流抵銷了總出口下降的衝擊,並促使供應鏈重組,以及台灣對美國出口增加、對中國出口降低。

因此,元大寶華則預估全年台灣固定投資成長5.99%,其中,民間投資成長率為5.05%,大幅優於3月預期的3.67%。

根據財政部8月海關進出口統計,由於台商回流、科技大廠持續加碼投資,今年前8月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持續成長11.4%,其中半導體設備年增率更大增27.3%,顯示半導體廠商持續投資先進製程。

台商回流效應,營造不動產業樂觀

而台商回流熱潮,也助長了營建業的未來景氣展望。根據中經院1日所公布的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雖然整體指數續跌至51%,但營造暨不動產類別在未來6個月展望卻升至62.5%,寫下2014年8月創編以來的新高紀錄。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解釋,支撐營造不動產信心走揚有2大原因,除了市場剛性需求漸強之外,另一項因素則是台商回流效應,她向廠商詢問得到的訊息是,近期商辦確實確實非常熱絡,但廠房的部分則是看的人多,意味著真正有意出手購買者似乎還沒這麼快做決定。

外銀:「台灣製造」重新受到關注

另一方面,台商回台投資議題也引起外銀關注。根據星展銀行1日也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經過20年的投資外流以及產業中空化,如今一方面受到美中貿易戰迫使在中國大陸的部分台灣企業將生產轉移回台灣;另一方面台灣政府提出了所謂的「投資台灣」的口號來吸引在中國有運營的企業回到台灣投資,因此讓「台灣製造(MIT)」又重新受到關注。

但從MIC轉換到MIT是否具有經濟效益?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則指出,雖然目前的人工和土地成本而言,中國仍比台灣具有更大的競爭力,不過人工成本差距正在大幅收窄。

馬鐵英認為,從MIC轉換到MIT對於高價值、低勞動密度的工作來說較為合理,台灣企業利用台灣成熟的勞動力、強大的技術能力、發達的物理以及軟基礎設施生產高端產品將是「明智之舉」。

另外,對於出口美國市場的產品,MIT也應是正確之選。她舉例,大陸工人目前賺取相當於台灣工人60%的工資,這意味著節省40%。若假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4分之1,那麼總節省將是10%,但這將會被美國對中國出口品加徵的15~30%的關稅所抵消。

學者疾呼:台商回流應扣合產業升級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強調,台商「海外資金匯回專法」自8月15日起實施,台商在兩年內將境外資金匯回指定金融專戶,可享第一年8%、第二年10%優惠稅率,若進行實質投資,更可退還半額稅款,等於可享最低4%優惠稅率。也就是說,政策正在鼓勵台商進行投資。

「台商匯回一定要扣合台灣的產業升級,如果我們還是做同樣的事情,台灣依舊只會原地踏步…上帝關了一扇窗就會開另一扇窗,但是我們一定要把窗戶擦得乾乾淨淨才可以華麗轉身。」言下之意是,資金回流必須扣合台灣的產業升級,如此一來,台灣才能擁抱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