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種疾病」都跟微菌有關!消化科醫師傳授「除菌保胃4撇步」

醫藥保健

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福部死因統計,胃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

胃癌成因複雜,在胃癌的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此外,飲食過鹹、醃漬食物、飲食衛生、抽菸、過度飲酒及遺傳、慢性胃部疾病等也是胃癌危險因子。

到底幽門桿菌有多可怕?影響人體哪些疾病?又該如何預防才不會引發胃癌?

全球50%人口都感染這種細菌!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暨轉譯研究科主任、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吳俊穎,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先解釋,幽門桿菌是一種可生存在胃中的一種耐酸性細菌,可通過製造氨(NH3,一種可中和酸的鹼性化合物)來抵銷胃中的酸性環境。「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和『消化性潰瘍』疾病的重要原因,世界上約有50%以上的人口感染這種細菌,未開發國家盛行率高於已開發國家。」據估計,2015年幽門桿菌的全球流行率為44億人。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多數人感染後並無症狀,部分會因為病症的關係而有不同的症狀,常見病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而胃癌更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

近年來由於食物保鮮儲存方法顯著改善、民眾飲食衛生觀念提升、減少生食生水以及共飲共食等習慣,胃癌發生率從87年每10萬人口15.4人,下降至105年的9.5人,降幅近4成。至於消化性潰瘍最常見原因是感染幽門桿菌,以及長期使用阿斯匹靈或消炎止痛藥(NSAIDs),要如何預防消化性潰瘍?吳俊穎指出,應做到以下3件事:

1.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幽門桿菌可通過人與人之間或食物和水傳播,最好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及吃完全煮熟的食物。

2.小心使用消炎止痛藥,可採取措施降低潰瘍的風險。例如:隨餐服用藥物、盡量使用最低劑量、避免飲酒以免增加胃部不適的風險。

3.如果必須使用消炎止痛藥,可考慮合併使用其他藥物,如制酸劑、質子幫浦阻斷劑或細胞保護劑等。

醫師指出,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和「消化性潰瘍」疾病的重要原因,世界上約有50%以上的人口感染這種細菌。(圖片來源/buri@pixabay)

人體這「20種疾病」都跟微菌有關

吳俊穎進一步解釋,「其實除了幽門螺旋桿菌之外,胃臟有更多的其他微菌叢,也被發現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包括神經退化性病、肝病、帕金森氏症、高血壓、肺結核、類風濕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氣喘、糖尿病、肝硬化、骨質疏鬆、骨關節炎、克隆氏症、癲癇、腸躁症,甚至是精神疾病、憂鬱症、自閉症、阿茲海默症......這些疾病都跟微菌相關。

許多人也好奇,吃益生菌是否能保胃?

吳俊穎先解釋,「現在有研究指出可以吃『益生元』(類似益生菌的食物),透過益生元會讓體內益生菌長得更好,益生菌就像種花的種子,益生元就類似澆花的施肥,比如現在有不同花的種類、施不同的肥,某些種類的花就會長得特別好。」

他指出,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包括:地瓜、蘆筍、洋蔥、堅果、馬鈴薯、南瓜、青花菜、紅豆、芋頭、牛蒡、香蕉、蘋果、海藻、薏仁、香菇、毛豆、未精緻穀類。「這些益生元可以讓某些益生菌變多,讓體內產生好菌,但除了飲食之外,運動、睡眠、減壓、不濫用抗生素都非常重要。」

所以回到吃益生菌到底有沒有效?吳俊穎表示每個人狀況不太一樣,有人吃完覺得效果不錯、有人沒太大感覺,「細菌還是比單一藥品的組成複雜許多,因為細菌本身就有很多黴,會消化吸收代謝化合物,過去的研究也比較有限,現在透過大量基因定序比較可以研究出越來越多菌的基因。不過吃益生菌是否真的有幫助,其實還需要更多科學證據。」

馬鈴薯被認為是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之一。(圖片來源/Couleur@pixabay)

根除幽門桿菌可降50%胃癌風險!醫傳授「保胃4撇步」

那要如何預防胃癌?

吳俊穎指出,「有超過8成的胃癌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引起的,這些胃癌可以透過幽門桿菌的除菌加以預防,全球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也因為幽門桿菌的除菌治療大幅減少。」

胃癌因人體胃部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起胃部持續的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而根據台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也指出,「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外,在癌化過程中也會受到上述危險因子影響。研究也發現,吸菸者比起無吸菸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出2.52倍;另外,長期吃鹽分高且醃製的食物,其進入人體後會產生N-亞硝基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也可能致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醃漬食物1.98倍)。

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固然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但遠離胃癌的威脅必須從生活做起,吳俊穎也提供保胃4撇步:

1.健康食品、消炎止痛藥、中草藥不要亂吃,最好與醫師好好討論、配合醫師處方

2.辛辣食物少吃

3.到第三世界旅遊,要注意當地飲食也建議打疫苗

4.本土要注意季節交替的病毒性腸胃炎

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應定期檢查。至於哪些人建議做幽門桿菌篩檢?吳俊穎建議以下3族群:

1.胃癌家族史

2.消化性潰瘍

3.胃癌前期病灶

「即使不是這3種情況,但更早殺菌效果可能更好,未來胃癌不僅能減少,甚至能完全避免。」吳俊穎也表示,除了這3種狀況,一般民眾若出現上腹部不舒服、容易悶脹、吃一點東西就飽持續超過1個月就建議來醫院做檢查,「如果只是3、5天還好,可以再觀察看看,如果一直好好壞壞都沒改善就建議來檢查一下。」

2019/11/16(六)微菌研究與基因生醫資訊分析研究(報名網址),更多關於微菌叢消息「台灣微菌聯盟Taiwan Microbiota Consor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