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年抗議不斷》伊拉克示威逾百人死 海珊垮台16年日子一樣難過…

國際政治

除了香港,近日世界各國青年也紛紛上街舉行大規模示威,包括拒絕保守伊斯蘭法的印尼、抗議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厄瓜多、反對總統給予東烏自治權的烏克蘭,還有疾呼社會改革的伊拉克。

伊拉克不僅是這波反政府運動的一環,也是最暴力血腥的部分。該國動亂已經持續一週以上,目前有110人死亡、6000人受傷,以及800人遭到逮捕。

2003年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垮台後,新的政治菁英與體制建立,然而國內失業率依然高漲、貧富差距擴大,改革曙光遙遙無期,因此年輕人要求當權者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團下台。

10月8日伊拉克政府釋出善意,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但中東專家擔心最後當局仍會流於其最熟悉的回應:血與子彈。

伊國9日抗議:110人死亡、6000人受傷

到9日為止,伊拉克全國大示威已經來到第9天,巴格達與南部城市民眾大舉上街遊行,要求貪腐成性的政府和政治菁英下台,與伊拉克警方發生激烈衝突。

為了平息動亂,伊拉克總理馬帝(Adel Abdul Mahdi)8日提出13點計畫,重點放在提供低收入戶房屋補助,以及給予失業青年職訓與教育課程。。

這是自2年前鎮壓伊斯蘭國後,伊拉克最嚴重的暴力衝突。7日晚間民眾重新於巴格達的薩德市(Sadr City)聚集,警方指控示威者在市政議會和法院外放火燒輪胎、對警務人員開槍,示威者也指警方動用實彈。

美國國務院一份聲明表示,國務卿彭佩奧(Mike Pompeo)近日與馬帝通話時,強力譴責暴力行為,敦促政府盡最大努力自我克制,並採取行動處理示威者的不滿。

海珊下台16年,人民仍沒有比較好過…

海珊下台已經16年,何以伊拉克至今仍動盪不斷?這是因為,伊拉克的政經權力只是改由新的政治菁英把持。

無黨派的總理馬帝於2018年上任,他以技術官僚組成政府,承諾打擊貪腐,縮小貧富差距。然而一年之後,他仍無法或無意解決這些問題,甚至繼續與政經菁英階層達成協議。馬帝的出線是兩大什葉黨派互相妥協後的結果,馬帝也因此聽命於這兩大政治集團,代表他們的利益。

政府人事任命所遵循的「宗派或種族配額體系(muhassasa)」並未考量個人能力,反而變成酬庸途徑,使什葉派、遜尼派及庫德族的領袖們得以濫用公款,圖利自身及其附庸。

反觀平民百姓,仍然處於貧窮與失業的泥淖中,尤其是年輕人。根據世界銀行,2003年後伊拉克失業率穩定介於8、9%之間,青年失業率(15-24歲)更是一直在11%以上。

此外,上週伊拉克反恐局(Counter-Terrorism Service)指揮官沙迪(Abdul-Wahab al-Saadi)遭到降職,他因領導伊軍對抗伊斯蘭國而被視為國家英雄。據傳他是因為反貪腐而遭到降級,更加引爆民眾怒火。

而當人民奮起抗議時,政府以真槍實彈強力鎮壓早已不是新鮮事。

香港的未來?伊國政府宵禁、斷網、媒體管制樣樣來…

2018年伊拉克南部的巴斯拉(Basra)同樣爆發大規模抗議,軍警對示威者開火,示威於是平息。

今年掌權者又想故技重施,以武力恫嚇民眾,讓他們因恐懼而放棄。根據《路透社》記者,他這幾日親眼目睹狙擊手從屋頂殺害、擊傷民眾。

然而,儘管各地示威漸趨平息,巴格達街頭的年輕人仍持續對政府施壓,而上週以來伊拉克當局在各城市陸續宣布宵禁、管制媒體,並切斷了網路。

本次伊拉克抗爭與香港一樣,缺乏領袖或組織架構。流水式策略有其優勢,但分析指出這恐怕難以促成制度改變甚至革命,反觀當局將加倍使用暴力、鎮壓及迫害去限制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

專家擔心,這些運動不僅不會為伊拉克帶來轉捩點,反而會招致政權更嚴厲的打擊與報復,使人民社會權利更加收緊。

伊拉克版的《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

長達一週以上的動亂使巴格達街頭成為戰場。

示威者指出,由於街頭有太多群眾,救護車要不是無法開到傷者所在地點,就是變成政府狙擊手目標。

這時,體積小、行動靈活且顏色鮮豔的三輪嘟嘟車(tuk tuk)成為新一代小型救護車,穿梭街頭與人群運送受傷的人。

「我們載送受傷的人。這裡沒有救護車,它們開進抗議現場後就回不來了。」《路透社》訪問的嘟嘟車司機卡拉(Karrar)強調民眾沒有武器,只是在和平示威。

「我們運送受傷的人,幫助這些可憐的示威者。現在警方正在對他們開槍。我們接走(前線)傷者,然後把他們帶回來。如果阿拉願意,我們將會勝利。」他說。

卡拉還急著趕去救援下一個人,而當示威者正爭相走避催淚瓦斯時,另一名司機駕著他的嘟嘟車衝進混亂中,砲火在他頭頂上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