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非洲》衣索匹亞&厄利垂亞:由諾貝爾和平獎說起…

國際

(讀者投書-作者為貿易商,近年來從事國際金融投資事業。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這兩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都是由非洲事務而獲獎,它顯示了西方國家逐漸關注非洲。

非洲對大部分台灣人都是比較陌生,因台灣沒有直飛航線,雖然有些生意人或昔日農耕隊、醫療隊到非洲協助當地發展及人道援助,但近年來受中共打壓,中國對許多非洲國家施予鉅額金援,提供并協助基礎建設,迫使我們的邦交國逐漸減少,導致電視、報章、雜誌都鮮有報導非洲相關訊息與新聞,個人因貿易所需走訪許多非洲國家與地區,現藉著諾貝爾和平奬的機會,介紹所認識的非洲及相對的一些小常識,希望能引起國人的注意!

諾貝爾和平獎在非洲

一、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是頒給剛果民主共和國婦科醫師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及25歲亞茲迪女性穆拉德(Nadia Murad),主要是表彰他們20年來治療被戰火蹂躪的東部地區被強暴的女性,同時幫助她們走出創傷。

二、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10月11日於挪威首都奧斯陸揭曉,是由衣索比亞年僅43歲的總理阿比(Abiy Ahmed)獲此殊榮,是表揚他2018年4月上任總理時即明確表示,希望能與厄立垂亞(Eritrea)展開和談,得獎理由是「他為和平與國際合作所做的努力,特別是他為解決與鄰國厄立垂亞的邊界衝突而採取的果斷舉措」。除了阿比之外,此獎項也表彰致力於東非地區和平的其他相關工作者,他們將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30萬元)的獎金。

衣索比亞:非洲唯一未受歐洲殖民的國家

衣索比亞是非洲及世界最古老的獨立國家之一,她最早文獻記錄出現在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當時雙方商人約於公元前3000年就有相互貿易的記載。

衣索比亞有自己的日曆與語言。

衣索比亞也是非洲唯一沒有被歐洲殖民過的國家,當年義大利人曾試圖佔領衣索比亞,但卻被擊敗賠款後撤離,這段歷史衣索比亞人至今仍引以為傲。

但在二戰前的1935年義大利再次入侵,衣索比亞的皇帝被迫流亡英國。

1936年5月9日晚,義大利當時的獨裁者墨索里尼洋洋得意地在威尼斯宮宣布義大利已占領衣索比亞的全部領土了。他盤算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光輝,版圖已經開始慢慢實現擴大,他心目中的帝國版圖是建立一個橫跨紅海、地中海、巴爾幹的大帝國,這當中包括了利比亞,厄利垂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和蘇丹。

在此之前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都一直保存下來,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

衣、厄兩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衣索匹亞與厄利垂亞彼此的關係,現今的厄利垂亞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國家,瀕臨紅海它曾經是義大利殖民地,後來在1962年遭衣索比亞兼併,成為該國第14省。

不過於1993年終於在聯合國的斡旋與監督之下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以99.8%贊成通過脫離衣索比亞,並宣布獨立。因此兩國從1961年開始,打了近30年的獨立戰爭,而後者才在1991年脫離衣索比亞獨立。但1998年雙方再度開戰,造成至少近10萬人死亡,雖然戰事已在2000年結束,但兩國關係仍是紛擾不斷、關係緊張。

彼此的戰爭惡化了兩國的關係、破壞了建設與經濟生產⋯⋯這些問題,導致食品短缺。戰前,厄利垂亞的大部分貿易是對衣索比亞,而衣索匹亞是個內陸國家,她的大部分外貿運輸通過公路與厄利垂亞的港口,兩國交惡的結果,就必須過境鄰近的吉布地或是肯亞!

最古老的基督教帝國之一

衣索比亞是最古老的基督教帝國之一,是有別於其他非洲國家、地區的信仰都是以伊斯蘭教為主的情況。

昔日衣索比亞皇朝的建立者相傳是猶太人在耶路薩冷的所羅門王與示巴(Sheba,當時衣索比亞的女王)的私生子,所以現在衣索比亞皇族及部分衣索比亞人的膚色,較非洲其他地區的人種淺,舉止和善有禮貌,穿著體面整齊。

高原首都是非洲聯盟總部所在地

阿迪斯阿貝巴(Addisbaba) 是衣索比亞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非洲聯盟及其前身非洲統一聯盟總部所在地,它雖然是位於赤道附近,但是城市、建築物都是位於海拔2400公尺的高原上,所以生活其中不需要冷氣、空調,也能十分舒適。城裡壯觀美麗、細緻又歷史悠久的教堂林立,尤其有許多由一整塊巨堅石開鑿的教堂古蹟,有些至今仍在使用。

「貧窮落後」的印象為何深植人心?

我們一般人對非洲的印象,特別是衣索比亞,都認為這裡是貧窮、落後的不毛之地,據個人的觀察在城市裏的種種與其他國家的區別其實不太,但是到了郊外、田野的話,他們居住的房舍,及内部的陳設,那真是所謂的家徒四壁方足以形容。主要是因為1975年君主政體廢除,建立軍政府,宣稱信奉社會主義,並得到蘇聯和古巴的協助,到1987年正式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尤其在 1983-85 年時,這裡曾發生過一次大饑荒20萬人餓死,讓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等知名歌手,共同唱了一首〈We are the world〉為衣索比亞募到大筆款項,所以衣索比亞貧窮、落後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

人類祖先起源地

我們是否知道,可能是人類始祖的露西(Lucy)的化石,就是於1974年出土於衣索比亞,這是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早的祖先。「露西」的骨架具有類似猿的腦容量,和類似於人類的二足直立行走方式,支持了人類進化爭論中直立行走在腦容量之前的看法。研究人員將那一具頭骨命名為「露西」,是因為挖掘出處的現場就在播放這首歌披頭(The Beatles)的歌曲《露西在綴滿鑽石的天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咖啡文化的搖籃

衣索比亞的咖啡文化和日本茶道一樣的規矩繁複,當地人尤其是厄利垂亞人有關「咖啡」的傳言,都是認為原產地是來自他們國家,據傳咖啡最早出現在西元6世紀,東非蓋拉族人與咖啡的接觸。蓋拉族是現今衣索比亞仍真實存在的主要民族之一,西元第11世紀人類開始有用水煮咖啡當作飲料的紀錄。

西元第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團入侵葉門,連帶也將咖啡傳入阿拉伯世界,經過一段時日的適應後,當地人逐漸接受咖啡當作飲料,并迅速在阿拉伯世界流行開來,咖啡的種植、處理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斷改進而逐步完善。

西元第15世紀前,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壟斷,僅在回教國家,當時主要應用於宗教及醫學使用,15世紀開始則漸漸融入民間成為日常飲品。由於回教世界嚴禁飲酒,咖啡的出現便成為當時非常重要的社交代用飲品。直到16、17世紀,咖啡始傳入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西元第14世紀,明朝航海家鄭和(1371-1433, AD.)奉明成祖之命進行七次遠航,史稱「鄭和下西洋」,自西元 1405 年初航至 1433 年期間,甚至曾多次造訪位處紅海附近的阿拉伯、非洲東岸等國,尤其有趣的是,鄭和本身乃信奉伊斯蘭教,或許潛意識裡就有尋覓聖域麥加的衝動。

史學家猜測當時位處葉門摩卡港的伊斯蘭教教長夏狄利(Ali ibn Umar al-Shadhili)或位處葉門亞丁港德高望重的法律編審達巴尼(Al-Dhabhani)其中一人可能曾登上鄭和的寶艦作客,並接受鄭和以中國茶招待,巧合的是阿拉伯咖啡在十五世紀之後,開始逐漸從宗教飲料、醫藥用途,轉型成為平民化的飲料,時間點上與鄭和下西洋吻合,且葉門與土耳其飲用咖啡的陶杯挺神似中國茶杯,史學家合理的推斷鄭和下西洋對中東人被啟發、倡導、推廣本土咖啡,將咖啡世俗化與普及化,功不可沒。

曾經輝煌一時,今日依然蘊含無窮潛力

看了以上關於衣索比亞的訊息,可能會改變一些對這個地方的印象,過去衣索比亞曾經輝煌過,也帶給人類紀念與文明,因為制度與時勢並不在她這邊,今日卻變成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所謂的小時候胖不是胖,因此未來非洲大陸可能是繼中國、印度之後的另一値得開發、經營的寶地,因她不但物質豐富、人口眾多,而且仍然屬於原始、待開發的階段,所以值得我們深入去了解,進而走入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