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好忙!川普把彭斯當國務卿用 美副總統全亞洲跑透透

國際政治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7日代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就土國入侵敘利亞北部一事協商,經過數小時談判,土耳其同意停火5日讓庫德族民兵撤離,作為交換美方將不會對土加大制裁。

身為副總統,彭斯是川普得力的左右手,經常代表川普在印太地區奔走、處理國際事務,與台灣「備而不用」的副總統職權形成顯著對比。

作為總統執政團隊一份子,現代美國副總統的職權集中於行政權,且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其與總統之間的權力關係,既有大權一把抓的「霸道總裁」錢尼(Dick Cheney),也有在政治巨星背後擔任「賢內(外)助」的拜登(Joe Biden)與彭斯。

美國副總統:兼具行政、立法權的備位元首

美國副總統,是美國行政體系中僅次於總統的官員,與總統一樣任期為4年,透過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選出。

副總統一職的設立可追溯至1787年「制憲會議」,而根據《憲法》,其擁有總統繼任第一順位,也就是「當總統因死亡、免職、辭職或無法行使職權而去位時,由副總統接任總統職務」。

此外,副總統還身兼「參議院議長」負責主持會議,但平時並無表決權,僅在參院對某一議案的正反票數打平時,才可投下裁決票。

同時他也負責主持國會聯席會議,為國安會(NSC)成員及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董事會成員。

相較於管轄範圍明確的總統,副總統兼具「行政權」及「立法權」,然而隨著時代演變,副總統身為總統行政團隊一份子的「幕僚」特質愈來愈顯著。

相形之下其立法權日漸限縮,至今副總統已絕少主持參院會議,但仍有裁決參院表決平局僵持的功能,例如彭斯任內已投過13次決勝票(tie-breaking votes),遠高於前副手拜登、錢尼、高爾(Al Gore)等人。

為副不仁?美國史上最強副總統錢尼

細數美國2000年後的幾位副總統,其職權內容與執政風格不盡相同,這與他們和總統之間的權力關係息息相關。

錢尼被視為美國史上權力最大的副總統(2001-2009),時任總統的是小布希(George Bush),兩人上任後不久便發生911事件,並帶領美國投入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反恐戰爭。然而,許多人認為小布希能力不足,鷹派大老錢尼才是真正在背後主導美國外交與軍事政策的狠角色,且藉此大發戰爭財。

錢尼這段經歷甚至被知名左派導演麥凱(Adam McKay)拍成電影《為副不仁》,影中嚴厲批判他利慾薰心、操弄權術,但其政治手腕之高明也令人印象深刻。

至於繼任錢尼的拜登,他由於豐富的議事、外交與國安經驗,被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相中擔任副手(2009-2017),上任後也充分發揮所長達到「加分」功能,兩人交情甚篤。與明星政治人物歐巴馬和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共事,拜登的光芒雖受掩蓋,但也恰到好處地在歐、希兩人之間形成平衡與緩和作用,歐巴馬不少重要政績也仰賴他幫忙在國會協調,包括歐巴馬健保(Obamacare)。

彭斯亞太跑透透,北韓、敘利亞問題都少不了他

川普入主白宮後,由彭斯擔任副總統(2017-2021),其處境與拜登相似,都是在一個超級政治巨星背後扮演「賢內助」角色。他在白宮具有相當影響力,川普甫上任時,也居中調和新的行政團隊與尚有疑慮的共和黨議員。

尤有甚者,川普一反美國長期外交政策思維,彭斯也連帶在新的外交佈局中身負重任,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形同國務卿。

2017年4月彭斯作為美國政府代表巡迴亞太,拜訪南韓代理總統黃教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及澳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等各國領袖。除了聯繫攏絡盟友,重大國際紛爭亦少不了他的身影,例如美韓核武談判。

而對台灣人來說,彭斯「一戰成名」是在去年10月的一場演講上,他痛批中國對外干預美國內政和商業活動、試圖改變國際秩序,對內戕害人民自由與權利,接著讚美民主的台灣「為華人展示一條更好的路」,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7日將代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就土國入侵敘利亞北部一事協商,若談判破局,美國將加大對土制裁力道。

身為副總統,彭斯是川普得力的左右手,經常代表川普在印太地區奔走、處理國際事務,與台灣「備而不用」的副總統職權形成顯著對比。

16日彭斯(右)與蓬佩奧(左)率領代表團前往土耳其。(圖片來源/Twitter@VP)

台灣副總統無實權,尷尬卡在總統與閣揆之間…

焦點回到台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副總統為國家副元首,總統缺位或因故無法視事時,由其代行職權。

這種「替補」、「代打」作用與美國副總統類似,然而憲法並未明文規定副總統權責,使其缺乏政治實權,等於是夾在總統和行政院長之間的備位及虛位元首。甚至有人主張可廢除副總統一職,直接由有實權的行政院長取代。

副總統功能單純,但是沒有太多政治發揮空間,難怪台灣民眾對這個職位的認知與想像,多侷限於「總統附庸」。民進黨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底定後,儘管蔡英文及韓國瑜的副手人選成為政壇熱門話題,但焦點多在於該人是否能為蔡、韓兩人起到加分作用,而非期待他能為台灣帶來什麼新氣象。

因此,台灣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後,每位副總統卸任後往往在政、商界有著比擔任副總統時更活躍的表現,甚至直接對兩岸關係產生影響。例如連戰2018年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蕭萬長擔任「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峰會理事長;吳敦義出任國民黨主席,與快速崛起的韓國瑜合流;呂秀蓮則在兩次叩關失敗後,9月正式獲喜樂島聯盟提名參加2020年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