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面臨一個時代大轉折 謝金河:中國GDP「階梯式下滑」台灣最樂觀

經濟

今年以來全球債券市場最熱的話題莫過於「負利率」,就連素有「央行的央行」稱號的國際清算銀行(簡稱BIS)日前曾警告,負利率太過盛行,已經達到「令人不安」的水準。

全球負利率恐是長期趨勢

所謂的「負利率債券」指的是,債券發行機構向人借錢,不但不用支付利息費用,甚至還能向別人收取「保管費」,比如說,用一百萬歐元買進30年期的負利率公債,30年以後拿回的金額卻小於一百萬歐元,從字面上的意思是「必虧」的投資。但弔詭的是,這些負利率債券大家居然還搶著買。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以前,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已高達17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已占全球所有債券總額的四分之一,數量相當驚人,雖然近期負利率債券已回降至15兆美元規模,但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認為,這恐怕僅是暫時性出現緩和。

北威秋季論壇21日舉辦《全球負利率潮流的警訊》論壇,會中與會專家一片悲觀,不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的看法倒是相對樂觀。

中國GDP「階梯式下滑」,台灣最樂觀

他認為,全球正在面臨一個時代的大轉折,雖然美中貿易戰看起來相當悲觀,但是今年全世界股票市場表現最好的市場偏偏就出現在美國及中國兩大主角,今年到目前為止,那斯達克上漲了38.3%、道瓊指出漲了15.95%,上證指數也同樣漲了19%、深圳也漲了29%、滬深300則上漲了30.8%。

另外,台灣也同樣漲了15%。「今年是我對台灣最樂觀的一年。」謝金河解釋,這與兩岸有很大的關係。他說,1978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1992年鄧小平南巡明確提出改革開放路線,從那時候開始,台灣資金開始大規模外流至中國,可以說在過去30年,台商大舉到中國設廠、聘僱中國勞工是一種主流。 

2千年中國加入WTO,歐美企業也競相進入中國,在這個大框架之下,謝金河指出,過去30年來,台灣跟日本一樣,資金外流、經濟往下走,反觀中國大陸快速奔馳了30年,但現在搭上歐美自由貿易順風車的經濟紅利已經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美中貿易戰又讓中國GDP開始出現「階梯式下滑」;在全球大情勢轉變的情況之下,台商開始回流,今年到達一個高峰,資金逐漸開始回流。

走向負利率,難逃貧富差距社會問題

相對於謝金河的樂觀,其他專家則對於全世界的負利率抱持悲觀看法,劉憶如指出,全球負利率潮流有如美中貿易戰「打打停停」,由於先前的負利率債券規模衝得太快,導致現在的規模下滑可能僅是暫時性,「趨勢上來講,它(負利率)仍是一個長期的現象。」

劉憶如舉例,長年負利率的日本近期又再度調降存款利率至-0.5%,續創歷史新低,其餘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各國,也早已是負利率國家的其中一員,甚至連德國今年8月起,所有的政府公債不論長短天期已全面陷入「負利率」情況。

「你跟人家借錢,不但不用付利息,人家還要付你錢…想想看,負利率實在是一個太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劉憶如認為,更諷刺的是,這當中誰受惠誰受害?當然就是,用負利率債券借到錢的人,而這些借到錢的對象往往都是富有的人、大型企業機構,也因此造成負利率國家出現嚴重的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也反映了一個天翻地覆的未來。

谷月涵:現在需要用更多負債才能帶動GDP成長

同樣出席論壇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則說,發債等同於負債,通常經濟規模變大之後,就需要更大的負債才能帶動經濟成長。

他觀察,20年前每1.5元的負債,大約可以帶動1元的GDP;但現在,需要3元的負債才能帶動同樣1元的GDP,換句話說,現在要讓GDP成長必須運用更多的負債、更多的貸款去帶動經濟。

另外,經濟成長率變弱,利率往往就會往下掉。谷月涵指出,當利率往下掉時,貸款成本就越來越低,也提高有錢人的價值,因為多數富人是以貸款來購買房地產以及股票,「變成有錢人會更有錢。」

事實上,金融海嘯爆發至今,世界各國復甦程度不一,舉例來說,美國聯準會從2015年至去年底一共連續調升了9次利息,假設經濟再出現問題,自然還有「降息」的籌碼;但反觀,歐元區則為了避免初見好轉的景氣再衰退,利率始終停留在零利率附近,現在如果想要再降息刺激經濟,也只能從零利率走到「負利率」。

貨幣政策造成泡沫,丁予嘉警告:經濟大蕭條再現

專精於產業經濟的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則是直接針對「負利率」潮流,大膽地下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負利率當前,人類依然學不到教訓,伴著民粹、貧富差距、地緣紛擾,一場完美風暴,即將發生。」

丁予嘉指出,2008年金融大海嘯,當時各國產出缺口往下走、呈現負數,接著美國一邊開始降息、一邊祭出「QE」(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美股從2009年以來至今沒跌過,共漲了10年。

但問題就出在,只要經濟一有問題,各國就開始QE印鈔票、降息,如此的循環就造就了資產的泡沫化。丁予嘉認為,「我們現在就是面臨泡沫WHERE」,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都有都有泡沫化的風險。

丁予嘉按照歷史的推進則提出警告,「貨幣政策這件事只會造成泡沫,泡沫破了變小一點之後,馬上QE降息,這件事情的本身,加上資本主義的貪婪…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覺得會再發生一次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假如我們繼續再搞貨幣政策催化物,貧富懸殊、民粹、貿易保護主義都解決不了。」甚至,最糟的狀況恐怕將促成戰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