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1歲男染「腸病毒」3天死亡》醫:71型易引發重症...有8症狀要注意

醫療保健

疾管署於日前公布國內今年首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死亡個案為高雄市一名1歲男童感染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發病3天即死亡,是近3年首例71型死亡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因反覆發燒及嘔吐症狀分別於9月26日及27日至診所就醫,其後出現嗜睡情形;28日個案因呼吸急促、活動力下降送醫院急診就醫,發現有肺水腫、呼吸衰竭、心肌炎及休克,雖緊急住院治療,仍因病情急遽惡化不幸於當日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心肺衰竭。

今年累計50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1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40例),其他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A10型各2例,克沙奇A4型、A9型、B5型、伊科病毒11型各1例。

究竟該如何預防腸病毒?腸病毒71型有哪些特性?有沒有疫苗可以接種預防呢?

腸病毒71型易引發重症!幼兒出現「8症狀」要注意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腸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程變化快速,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13日至10月19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約16,400人次,較前1週下降7%,「但近期疫情持續下降,仍處流行期。」羅一鈞指出,而近4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只有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

林詠青也表示,5歲以下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由於腸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程變化快速,家中幼童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防範交叉感染,並於幼兒感染後1週內留意其病情變化。」他指出,一旦發現幼兒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一定要立即送大醫院,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至於腸病毒目前是否已經有疫苗可以接種?羅一鈞表示,國內目前已研發出腸病毒71型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尚未上市提供接種,民眾平時仍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勤洗手,才能降低感染機會。

正確洗手超重要!醫:預防「腸病毒」必做這5件事

而許多家長最關切的「該如何預防腸病毒」?

林詠青表示,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外,尚無疫苗可預防,「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及預防的基本方法。」他也建議以下5件事預防腸病毒:

1.正確洗手:

(1)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2)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3)兩手心互相磨擦 
(4)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 
(5)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6)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7)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8)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

醫師表示,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減少被傳染及預防的基本方法。(圖片來源/akizou@photoAC)

2.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特別是準媽媽、幼童和新生兒,盡量避免接觸腸病毒病人。

3.家有嬰幼兒的成人工作或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4.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5.平時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增強個人之免疫力。也要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羅一鈞也再次提醒民眾勿輕忽腸病毒威脅,加強落實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務必留意其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降低併發重症或死亡的風險。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