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登台複製觀光業「養套殺」手段?但真正問題是跨境貿易不對等

電商

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集團搶在雙十一檔期前,23日在台灣發表新電商平台「淘寶台灣」正式上線,主打整合台灣在地與中國跨境商品服務,不過,淘寶台灣推出「跨境供銷」開店模式也讓民進黨立委余宛如批評,這是無疑是複製觀光業「養套殺」的策略,「現在給你糖吃,哪天就被操控。」

余宛如2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從2014年到2019年跨境電商進貨來台的2000元以下小包裹,已從1500萬件大幅增長至5000萬件,其中90%都是來自於中國,已嚴重威脅台灣零售品牌產品的生存。

主打「跨境供銷」模式,綠委批:複製觀光業養套殺?

從「淘寶台灣」的招商說明會可得知,該電商平台強調以超低成本開店,一般賣家開店不論是個人賣家或是企業賣家皆免年費、免開辦費,且信用卡手續費僅1.5%(台灣一般信用卡費率約2%);另外,若是以「跨境供銷」開店,不論是個人賣家或是企業賣家成交手續費皆是0%,也低於一般企業賣家開店成交手續費(依販售品類收取2~3%)。

「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破壞市場行情的一種方式。」余宛如說。

一般來講,過去台灣微型企業賣家在電商平台開店做生意,必須自己找貨、安排物流,但現在淘寶台灣的模式採取「跨境供銷」,也就是,可以直接幫台灣賣家選品、供貨,且利用阿里巴巴極強的集貨能力、物流費低廉的優勢,吸引台灣賣家從其他平台搬到淘寶。

余宛如質疑,這樣的作法猶如中國對台灣觀光產業的一條龍併吞模式,先是帶來大量陸客讓台灣業者發財,接著業者投入更多資金,壓力龐大,最後隨著環境逐漸惡化,業者被迫轉讓,形成「養、套、殺」的手段。

「我們在淘寶商業模式看到一樣的影子。」余宛如指出,「跨境供銷」模式圈養大量賣家、消費者,再用中國廉價品供銷合約綑綁賣家,鼓勵賣家從其他平台搬到淘寶上,「台灣的電商競爭很可能大者恆大,使電商環境惡化…一旦淘寶掌控上游的貨源,控制賣家的銷售權,這完全就是複製中國對台灣旅遊業養套殺一條龍的問題。」

英商1美元登記,再度引發中資繞道來台疑慮

另外一個疑點,余宛如也質疑,淘寶明明在去年已核准港商淘寶在台落地,卻不以港商身分,反而將「淘寶台灣」的品牌授權給英商克雷達台灣分公司經營,這是在規避什麼?

根據經濟部公司登記網站的資料顯示,英商克雷達台灣分公司在今年7月4日核准登記,在台營運資金為新台幣2010萬元。但余宛如拿出英國公司登記資料指出,英商克雷達在今年5月底才在英國成立,不但時間點接近,且該公司資本額登記僅是1美元(約30.5元台幣)的簡易公司,經追查,其上層則是在開曼群島登記成立的克雷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她甚至揭露,英商克雷達在今年5月是由一位英國籍香港人所登記,其職稱是客戶關係經理,但登記不到半年,該名英國籍香港人就被解職,在9月19日換成另一名叫做張正偉(英譯)的台灣人。

投審會:若違法最重可處撤資

事實上,《洗錢防制法》上路之後,台灣對於在開曼群島登記的公司極為敏感,尤其對於中資查核也特別嚴格。

余宛如則質疑,這間公司非常詭異的原因是,它掩蓋是開曼群島公司的事實,先從英國登記1美元的公司,再到台灣設立英國分公司,導致難以得知英商克雷達台灣分公司最終的實質控制人是誰?在申辦做法上,也似乎有規避中資來台審查的嫌疑,因此她呼籲,投審會及公平交易委員會應盡速介入調查。

事實上,不只淘寶來台引發中資繞道的疑慮,過去蝦皮購物也有類似的爭議出現,蝦皮母公司新加坡商Sea集團,其背後就有騰訊大股東,也同樣擺脫不了「中資」色彩,但政府始終束手無策。

對此,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副執行秘書楊淑玲則說,目前已經找英商克雷達台灣分公司前來說明並調閱資料,若背後有陸資問題,一定依法處理;如果發現確實超過經營許可的業務範圍,會依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3條之1條文進行查處,最重可處撤資。

淘寶和蝦皮進得來,台灣電商卻出不去

「淘寶增加在台灣的投資,某種程度對市場來說是好事。」一名新創業者則認為,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有中資疑慮,而是中國廉價產品長驅直入進到台灣,如何避免衝擊台灣零售市場,進而影響台灣的內需經濟這才是關鍵,「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不公平的競爭問題,尤其台灣電商與中國電商並沒有互惠。」

根據台灣現行低價免稅制度規定,進口貨物完稅價格在2000元以下者即免課稅,該名新創業者認為,台灣課稅還是過低,完全擋不住中國貨衝擊本土零售產業,大量物品包裹現階段仍持續從中國運入台灣,可是反觀,中國給台灣電商卻是滿滿的「障礙」,導致台灣零售商品很難進到中國,根本不對等。

「如果要避免中國的零售產業對台灣造成衝擊,我認為應該要做的是一些非關稅的壁壘,比如說嚴格查核中國進來的每一個小量包裹,讓中國零售進到台灣非常困難,又或者是針對每一項包裹加收檢查費等方式。」他認為,政府應該多用智慧去找方法,解決最根本且關鍵的跨境貿易不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