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國旗藍綠各自看場合揮舞:415年來9面在台灣悲愴飄盪的主權旗!

政治

台灣自大航海時代開啟與國際接觸後,至今415年來出現過9面代表統治或象徵主權的旗幟,包括:荷屬台灣東印度公司旗、西屬台灣西班牙帝國勃詪地十字旗、鄭氏王朝旗、大清帝國三角黃龍旗、大清帝國黃龍旗、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大日本帝國日章旗、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及「中華臺北」梅花旗。

這9面代表統治或象徵主權的旗幟,除了悲劇性的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其他若非未經公民議決之外來政權象徵,就是委曲求全,充滿政治無奈與悲愴!

中華民國旗最早是五色旗,孫中山反對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10月23日至嘉義中埔座談時,接受韓粉建議,當場允諾計畫在台灣3千公尺以上高山設升旗台;此言一出,立刻引發山友怒火痛批:「保留山林原本面貌,不是最好的嗎?」、「連山上都要荼毒」。

國旗是國家象徵之一;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肇建,1月1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決議取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以五色旗作為國旗,定鐵血十八星旗為為陸軍旗,青天白日紅旗為海軍旗,請孫中山頒行全國。在討論國旗問題時,因各省革命軍使用旗幟不一,引發爭議。

1月28日臨時參議院成立,2月15日袁世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5月14日該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將十八星旗改為十九星旗;袁世凱認為後兩者設計不妥覆議,最後參議院臨時通過議案,6月8日袁世凱公布施行:「以五色旗為國旗,商旗適用國旗,以十九星旗為陸軍旗,以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以五色旗乃前清官旗、五色代表五大民族之分配代色取義不確及五色上下排列違背五族平等理由,宣布廢止五色旗及十八星旗,立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和軍旗;但北洋政府仍為當時統治全國的政權,五色國旗仍廣受認同。

國共合作時中共曾使用這面旗1924年6月30日,中國國民黨決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1925年7月國民政府於廣州成立,翌年進行北伐,1928年12月北伐結束,東北奉系張學良宣布易幟,廢五色旗改立青天白日紅旗,國府暫時統一;但直至抗戰前,仍有部分不承認其正統性,如1936年國學大師章太炎逝世時,只以五色旗覆蓋,不承認青天白日紅旗。

北伐後國府表面取得了統一,但山西閻錫山、廣西李宗仁及白崇禧、廣東陳濟棠、青海馬步芳,以及寧夏馬鴻逵等國民黨地方軍系,繼續爭霸,無論是1930年中原大戰或1936年兩廣事變,交戰各方均打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爭奪孫中山繼承者的正統地位。

1946年12月25日,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將國旗入憲。

中共在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多使用中共共黨旗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旗,至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才開始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另1933年19路軍在福建發動閩變,建立中華共和國,採用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旗與國民政府對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北京成立,改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則繼續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從此兩岸兩國於焉成立。

這面旗在中國已成遺物或道具

中共建政後聲稱中華民國已滅亡,因而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視為歷史舊物,僅能出現於南京總統府、中山陵有關中華民國史、國民黨史和抗日戰爭相關的紀念館、陳列館或紀念地等歷史遺景。

此外就僅能偶或出現於民初歷史、抗戰或國共鬥爭之歷史電視劇、電影等,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的民國街因效果需要而懸掛中華民國旗和美國旗;其他場合雖未明文禁止,但卻不能公開展示、出現或使用。

總歸,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對中共及一般社會來說,乃係前朝的歷史圖騰及戲劇道具,除了權益或司法受害者抗爭時偶會出現,已是敏感的政治禁忌,即便在台灣搖旗吶喊的統派或藍營,赴中時也不敢碰觸。

倒是不曾係中華民國領土的香港,因孫中山之故,一直對青天白滿地紅旗具有濃厚情感,直到97回歸後才完全消失;今年反送中運動時,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又成了反制中共的象徵,再度於港島四處飄揚;10月10日晚上,戴口罩、穿黑衣的青年鬥士,群集於尖沙咀、九龍塘等商場快閃,並搖中華民國國旗及唱國歌,同時在附近連儂牆貼國旗與反共標語,為自由民主價值發聲。

而藍營跟統派在台灣,不時簇擁搖著國旗吶喊,甚至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與五星旗並陳,過度政治操作,反讓國旗顯得庸俗化;但碰到老共,即便是在台灣,國旗剎那間又彷彿成了見不得人的「夜壺」,更別說帶至中國大陸愛國。

一面國旗藍綠各自看場合揮舞

台派或獨派則認為中華民國建立時,台灣已被割讓日本,而國府來台係奉盟軍之令「代理接收」,未經台灣人民公決議可,不具正統性;且蔣家國民黨來台後又發生228悲劇、白色恐怖及戒嚴,因此不予承認。

雖然被認為正當性不足,但在國家正常化之前,中華民國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仍成為權宜性的最大公約數,以致本土人士及年輕族群,在台灣能不用就盡量避免,但逢國際場合,一有機會就大秀特秀,
藉機反制中共的對台打壓。

除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另面代表台灣「類主權」象徵的則是「中華台北旗」,除了用於國際體育賽事,也會出現於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等國際場合中使用,即便在台灣,相關國際活動時,也只能用中華台北旗,不能用自己國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應插在這六個地方才有意義

其實自大航海時代開啟與國際接觸後,至今415年來台灣曾出現過7面代表統治或象徵主權的旗幟,除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中華臺北」梅花旗,還包括荷屬台灣東印度公司旗、西屬台灣西班牙帝國勃詪地十字旗、鄭氏王朝旗、大清帝國三角黃龍旗、大清帝國黃龍旗、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大日本帝國日章旗等。

這9面代表統治或象徵主權的旗幟,只有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還算源自本土,不幸成為悲劇外,其他若非是未經公民議決之外來政權象徵,就是委曲求全,充滿政治無奈與悲愴!

要讓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宣揚愛國精神、愛國文化,最具意義的是插在:一、原生地~廣州,二、中華民國前首都南京,三、北京天安門廣場,四、聯合國,五、聖母峰,六、各種國際活動會場。即便要在高山飄揚,也應插在聖母峰才具意義,而非遍插台灣的268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