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究》高血壓且「頸動脈流速低」恐失智?神經科醫師:4招預防

醫藥保健

「頸動脈流速」跟大腦認知功能退化也有關?

「頸動脈流速除了長期可預測中風的發生,流速低不只跟急性腦血管疾病有關,也反應大腦中血管的循環跟其他結構的功能,知道這些相關性就能提早去做預防。」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指出。

由於認知功能衰退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國衛院與台北榮總宜蘭老年世代研究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及心臟內科鄭浩民醫師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民眾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具有較高的血壓值及較慢的內頸動脈流速(internal carotid artery)與認知功能衰退間有密切關係。

血液為何會影響認知功能退化?兩者有何相關性呢?

「頸動脈流速」跟中風及大腦認知有關?

王培寧先解釋,「兩側頸動脈是供應大腦血管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如果頸動脈的血流不好或是頸動脈有狹窄,就會影響到大腦的循環狀況。」她表示,有些人是直接造成中風,有些人是慢性影響造成認知功能衰退,「這代表腦中血管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或是腦中的活動是較差的。」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過去也做過研究,發現有頸動脈狹窄的族群,即便還未造成中風,他們的血液流速較不夠,「去觀察他們的認知功能同時也是較差的,因為影響到神經細胞的功能活動性。」王培寧指出。

頸動脈流速為民眾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測量數值,包含總頸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內頸動脈、外頸動脈等。莊紹源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探究頸動脈流速與腦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其先前研究結果指出,出現較慢的總頸動脈流速時,發生缺血性中風的可能風險較高。

王培寧表示,現在許多健檢也含括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去偵測頸動脈是否狹窄、是否有動脈硬化、流速情形是如何。至於費用部分,若是由醫師評估需要做此檢查則由健保支出,若是民眾自行想檢測則需自費。

國人的認知功能盛行率隨年齡逐漸攀升。(攝影/陳稚華)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指出,頸動脈流速除了長期可預測中風的發生,也反應大腦中血管的循環跟其他結構的功能。(攝影/陳稚華)

研究:血壓高、頸動脈流速低...增認知功能衰退風險

延續過去的研究成果,莊紹源與北榮團隊共同合作,針對1,684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民眾進行收案,除分析血壓與認知功能之相關性之外,同時分析內頸動脈流速當中的尖峰收縮流速(PSV, peak-systolic velocity)與末期舒張流速(EDV, end-diastolic velocity)這2項重要指標數值,並採用簡易認知功能量表(MMS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

莊紹源指出,「研究結果顯示,收縮壓與認知功能表現呈現負相關,即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另一方面,相較於內頸動脈PSV與EDV數值較高者(PSV> 68 cm/sec與EDV >32 cm/sec),PSV與EDV數值較低的受試者(PSV< 60 cm/sec與EDV< 27 cm/sec),其認知功能的表現較差。」綜合以上的結果顯示,若出現較高的血壓值及較低的內頸動脈流速,則發生認知功能衰退的可能風險將會提高。此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心血管醫學領域重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頸動脈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的阻力較大,當中所代表的臨床意義,仍需針對頸動脈流速與大腦結構與損傷之間的關係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瞭解其中的作用機制。莊紹源提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能提供民眾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及早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防患於未然。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或許能提供民眾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圖片來源/國衛院)

如何預防頸動脈硬化?神經科醫師:4招預防

至於要如何預防頸動脈硬化?

王培寧表示,預防的部分要維持血管的健康包括:

1.三高的治療及保養

2.避免抽菸

3.健康飲食

4.保持運動習慣,有氧和肌力運動搭配做

她表示,根據研究也指出,運動能減少27%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如果今天真的發現頸動脈狹窄或是流速有問題,就會從危險因子看起,像是代謝症候群、三高或是有無其他血管疾病,看是否能好好去控制。」若是狹窄太嚴重,王培寧建議可能需要裝支架或是更進一步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