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音指短期無赴美設廠計畫 楊應超:台積電一定會去美國設新廠

半導體

美中貿易戰衍生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移轉的議題,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防部要求「脫離對台積電的依賴」,使得美國商務部與台積電商討在美設新廠事宜,儘管董事長劉德音31日表示「短期不會赴美國設廠」,但前知名外資分析師、異康集團首席顧問楊應超對《信傳媒》表示,「台積電一定會去美國設廠。」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美國五角大廈為了確保先進電腦晶片的供應,從而維持美國的軍事優勢,要求轉為在美國本土籌組半導體供應鏈,使得美國商務部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商討在美國設立新廠議題,劉德音在31日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上表示,國防與商業產品有很多都是重疊,在美國生產,服務與成本都是挑戰,短期不會赴美國設廠,持續評估中。

然而前知名半導體分析師、異康集團首席顧問楊應超同一日在「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演講會後回應《信傳媒》的問題時表示,「美國很明顯的整個都要搬回去做,台積電一定會去美國設廠。」他分析說,IC設計在全球哪裡都可以做,封測屬於較低階技術,美國有本土的業者,因此僅台積電赴美設廠,美國本土上下游便可完整。

美國半導體共應鏈,本土化勢在必行

然而美方對台積電提出赴美設廠,基於美國國防部甚至要求供應商「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這一切都是源自美中貿易戰後可能衍生的政治風險考量,恰好也是楊應超赴「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的座談會討論主題。

楊應超指出「美中貿易戰之後,中國大陸也發現以後不能依賴美國大哥了,因為美國的CPU一砍,大陸就不用玩電腦了,美國的ARM一砍,大陸手機也壞掉了。」所以他研判中國大陸將會發現一定要發展自家的標準、自家技術與自己的製造。

「我覺得中國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科技戰的重要性,直到中興、華為被封鎖之後才突然發現美國不給中國晶片,中國就完了,我相信他們會發展出新的規格,就是所謂的雙規,不管是在晶片上或者是在軟體上。」楊應超說。

美國制裁中興與華為,中國得發展自身技術

他表示,美國對大陸制裁華為、Google不能用,以後將演變成Google一個系統,中國大陸自己有一個應用系統,如果美國是微軟系統,中國大陸就會自己做一個,美國手機是ARM系統,中國大陸自己也會做一個。

「基本上中國大陸跟美國做一樣的東西,但是兩個不同系統,中國自己生產、自己使用,因為市場夠大。」楊應超說。

全球接下來會有兩個系統

楊應超預期「美中貿易戰之後,未來電子產品分兩個系統,有點像一國兩制,一個中國大陸系統、大陸生產、大陸賣,沒有關稅問題,另一個是歐美的非大陸系統。」

美中兩國在貿易戰上可能談和、有共識而停止這個趨勢嗎?他認為「不可能,很有可能發生兩個對決,兩國會一直打下去。」

「我從小在美國長大,現在常住美國,很明顯的,中美貿易戰會一直打下去,因為美國一直很喜歡有一個敵人來打,之前是日本、後來是蘇聯、有一陣子是北韓, 現在很明顯是中國。」

美國已經認定中國是以後的競爭者或者威脅者之下,楊應超認為不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繼續執政,是川普連任或者以後誰當總統,中美貿易戰會繼續打下去。因此,全球的電子產品規格將走入兩個系統。

美中貿易戰會持續,台商的機會來了!

他也覺得外界不用太過訝異,「因為大家應該都有經驗過電子產品走全球兩個規格,例如手機在3G通訊時代就有GSM和CDM。」

在手機通訊上,當進入4G規格後就全球都一個標準,楊應超說,未來到了5G、6G可能又分成GSM和CDMA兩大規格,所以全球兩個規格不是沒有發生過,以前會,以後還會發生。

在全球電子產品可能分為兩大系統之際,楊應超看到了台商的機會,不是每一家都會被美國要求回美設廠,而是可以繼續出口到歐美國家,反倒是當中國大陸積極發展自身規格時,台灣應把握機會與中國大陸合作,但要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如20年前的東菀一樣便宜的東協國家,掌握趨勢,但他也提醒台商「動作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