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南延、東延會不會變成林佳龍的「交通原子彈」?

交通政策

交通部長林佳龍自上任以來遇到的「苦差事」真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從陸上跑的台鐵普悠瑪調查懲處案,海中救難南方澳斷橋砸中漁船,到空中飛的華航機師、長榮空服員馬拉松式罷工和談判,在這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林佳龍遇到的難題一樁比一樁難,而且每一題都在嚴厲考驗他的危機處理能力。

多災多難,陸海空都需要善後

去年1124敗選之後,林佳龍曾為了是留在台中勵精圖治、徐圖再起,還是轉進國會、參選立委,抑或入閣歷練而猶豫不決,最後接下了交通部長。那時,他應該沒想過天將降大任於他,苦他心志,勞他筋骨,丟這麼多災難題給他。

過去交通部一直被視為資源最肥美的部會之一,對政治人物建立人脈、擴張勢力而言,是個不錯的戰略位置,但也因為管轄範圍太寬廣,又多與民生息息相關,所以如果不是釋出利多、給人民小確幸,很容易動輒得咎,尤其碰到天災人禍、重大災難,更是搞到焦頭爛額。但那時的林佳龍為什麼會接?

在民進黨內的接班梯隊中,中生代的鄭文燦在去年民進黨大敗中不僅成功連任桃園市長,而且選票逆勢成長,贏得漂亮,一下子就拉開了與連任台中市長失利的林佳龍、選高雄市長準備了20年的陳其邁之間的距離。

高估陽光面,低估黑暗面

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陳其邁後來入閣擔任相當於比高雄市長更高一階的行政院副院長,在同一世代相互較量的壓力下,林佳龍為了保全他的台中班底和正國會派系的能量,也只能接下交通部長了。只是,他高估了交通部甜美的陽光面,也低估了它艱辛的黑暗面。

首先,盤根錯結的「交通幫」勢力,肯定不是林佳龍帶幾個人去就能拆解。

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技術官僚多數「忠黨愛國」,在航空、工程、電信等專業領域雄踞一方,系出同門的師徒兄弟相互牽成,利益與共,自成世界。民進黨雖然輪政兩次,但也只能在那些系統中挑選相對不那麼藍的人來用,再不然就是空降自己人,只是要重點栽培或酬庸的自己人如果不是那麼專業,別說要拆解什麼根深柢固的結構了,最後還會變成被專業霸凌的對象。

解構不成,反被專業霸凌

其次,交通部業管範圍龐雜,陸海空都很專業,需要有了解交通部生態的人來協助,但林佳龍只有出身交通部、年邁的前台中副市長林陵三可以對他傾囊相授,並把前台中市府顧問黃玉霖帶上當次長,再加上學者出身的「立百代」次長王國材,但這似乎不太夠,也讓他在碰到難題和危機時,進退之間顯得有點遲疑。

而且交通部資源雖多,但很多是「看得到,吃不到」,人事權還是掌握在行政院長蘇貞昌手中,資源分配權則抓在總統府和競選辦公室手中,有時連新系、英派勢力都會進來角力,大家早就卡好卡滿,林佳龍能施展手腳的空間很有限。

像最近的幾個重大交通建設案,就充滿濃濃選舉味。高鐵南延屏東案,經費554億,要賠30年,由於中央各部會全部背書,交通部恐怕也只能照辦了,但這種決策品質引起很大爭議,連部分在地屏東人自己都不表贊同。

高鐵南延、東延,會不會變成「交通原子彈」?

又如正在評估的高鐵東延宜蘭案,從南港到宜蘭只需要花13分鐘,初估經費卻要花上955億,只比原規劃評估中的北宜直鐵快了14分鐘,雖然運量可以多一倍,但CP值如何,大家很可以比較一下。

這些動輒數百億、上千億的鐵道工程,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未來肯定會排擠其他更有急迫性的交通建設,而且也落人口實,說輕重緩急沒了分寸。相信在方方面面的考量下,林佳龍未必真的認為這些決策是「經濟理性」,但「政治正確」是毫無疑問的。只是這些選舉利多政策,日後會不會變成「交通原子彈」?要是真的追究起政策效益或政治責任,帳是記在林佳龍頭上。

此外,經濟部為了填補陸客空缺,用夜市抵用券搭配暖冬國旅住宿,匡列5.8億預算,已發出290萬張,推估可以帶動17.4億消費產值,但執行效果可能跟政府的期待頗有落差,目前回收約三成。

身為觀光主管單位的交通部,其實可以提出更有效益、整合性更強的振興觀光政策,而不是被動配合,不過選前在既定競選策略驅動下,林佳龍恐怕也很難可以大動作伸展手腳,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或該做的政策。

別人請客,他買單!

選前狂撒政策紅包,是執政黨的優勢和利器,但如果因此而得以連任,那後續兌現政策支票的責任將落在各相關部會首長的頭上,屆時蔡英文總統已無再連任的壓力,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沒有選舉的壓力,只剩下有意更上一層樓的「繼承者們」。

如果仔細盤點幾位中生代政治明星,會發現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沒有主管什麼部會業務,開完政治支票沒兌現人家也不會找他;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只負責搞定跟自己轄區有關的政策,可以操之在己,不至於亂開芭樂票,搞到自己無法收拾;只有交通部長林佳龍,必須為自己任內提出的、具體的交通建設負完全的責任,而且這些都是高爭議、高預算、高政治性的政策,日後一定如影隨形,一路跟著他,「別人請客,他買單!」

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現在林佳龍手中有很多高檔食材,如果廚藝不佳也只是白白浪費食材,未必能上得了一桌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