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習近平面子?印度不簽RCEP 總理莫迪的盤算是...

國際經濟

11月4日,10個東協國家與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宣布將簽署全球規模最大貿易協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然而印度喊停收手拒簽,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表示RCEP將傷及印度產業及消費者

印度民眾擔憂開放市場後,中國便宜產品將大舉湧入印度,而他們也還沒準備好與澳洲、紐西蘭農牧產品競爭。

另一方面,中國和其他RCEP國家張開雙臂隨時歡迎印度歸隊,這些「溫情喊話」背後也有他們自己的盤算。

「RCEP對印度窮人沒好處」總理莫迪拉甘地出來背書

自從2012年誕生,RCEP經過「東協+6」等16國7年協商,終於在美中貿易戰與日益高漲的貿易保護主義下,看見簽署的曙光。

曼谷東盟峰會後,16國表示20個章節的文本已定稿,將於明年2月正式簽署RCEP。

然而,印度卻在此時宣布拒簽RCEP,莫迪表示RCEP並不符合全體印度人民的利益。「當我根據所有印度人的利益去衡量RCEP協議,我沒有得到肯定的答案」他在曼谷一場演講中說。

莫迪指出,RCEP缺乏對進口驟增與原產地規則的保護措施,對海外市場與去除貿易壁壘的保證也不足以取信印度。

他甚至搬出印度國父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來背書,「不論是甘地的聖訓,還是我自己的良知,都不允許我參加RCEP」。甘地的聖訓是指永遠要為社會最貧苦的大眾著想。

其實過往談判過程中,印度早已對開放市場充滿抗拒,它的態度也被視為RCEP協商的最大障礙之一。

印度對亞太國家逆差近1000億美元

據信,莫迪受到來自支持者與反對黨雙方的龐大壓力。就連他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都傳出領導階層不是本就反對RCEP,就是趕緊切割。

他們擔心,RCEP會讓便宜的中國產品湧入印度市場,打擊本國中小企業,而本地小農和長期受到保護的產業,例如酪農業,也經不起澳洲和紐西蘭農產品競爭。

根據「經濟複雜度觀察站(OEC)」,印度第一大進口國為中國(佔總體16%),2017年印度對中國逆差為540億美元。事實上,印度對RCEP主要成員國多呈現逆差,包括澳洲(112.7億)、印尼(110.4億)、南韓(103.4億)、日本(40.9億)、泰國(27.9億)、馬來西亞(21.3億)等等。

另一方面,印方貿易談判代表與企業倒是支持RCEP,他們認為印度工業能藉此加入高端產品的全球供應鏈,例如電子和工程產品。他們相信,打入海外市場有助提升近年減緩下來的經濟成長。

根據世界銀行,印度2018年GDP成長率為6.9%,創下5年來新低,其出口也受到美中貿易戰和貿易保護主義打擊。

「印度工業的長期利益,在於加入全球價值鏈和有利的貿易協議。」印度工業聯合會主席克洛斯卡(Vikram Kirloskar)表示

近20年來印度GDP成長率雖亮眼,但起伏也十分劇烈。(圖片來源/世界銀行截圖)

怕中國獨大?RCEP國家盼印度「抗衡強國」

印度不簽RCEP,其他15國紛紛「溫情喊話」,希望印度能重回RCEP懷抱。

中國亟欲以RCEP減輕美中貿易戰影響,副外交部長樂玉成表示「當印度準備好了,隨時歡迎加入!」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也異口同聲,指各國永遠敞開大門歡迎印度加入RCEP,而且印度的參與能讓這份協議變得更好。

其他RCEP國家同樣在聲明中表示,他們明白印度有一些「顧慮」,因此它們將一同合作,在令雙方滿意的情況下盡力排除印度的擔憂。

RCEP是由中國主導,因此對其他成員國而言,人口與市場皆屬「重量級」的印度其中一個重要性在於「制衡」中國對RCEP的控制。

印度撒手退出,各方看法多是惋惜與挽留,不過根據《華南早報》,新加坡管理大學國際貿易法教授高亨利(Henry Gao,音譯)卻認為少了印度更好,一來由於印度對RCEP「沒有什麼雄心」,一來因為東亞與東南亞國家已經高度整合,而RCEP簽署後更會加速這個進程。

什麼是RCEP?印度不加入又怎樣?

簡單來說,RCEP的目的在於將「東協+6」16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FTA)標準化,尤其是「消除關稅」和「開放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17年退出美國自己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後,RCEP便取而代之成為印太最重要的區域FTA。

RCEP把商品和服務貿易、投資、智慧財產權都納入協議,且為了開發中國家,設有漸進調降關稅機制。然而,其涵蓋範圍較TPP少,並未設置環境與勞工待遇標準,缺乏國營企業自由化條款,以及採購與貪污管理。

亞洲開發銀行2016年曾預估RCEP能為全球創造2600億美元,而TPP是4000億美元,不過那是美國退出TPP之前。

至於印度對RCEP的影響,就算沒有印度,RCEP 15國仍佔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生產總值,然而RCEP的人口將低於全球的三分之一,而非幾近一半,簡單來說就是「RCEP市場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