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月對美出口狂增17.7% 貿易戰正扭轉台灣過於傾中的經濟結構

經濟

聯合國經濟學家警告說,美中貿易戰對美中兩國和世界來說,是一場有輸有贏的局面,其中,台灣堪稱最大贏家,受惠轉單效應,台灣今年上半年對美國出口較去年同期激增42億美元(1275億元台幣)。

部分美商放棄中國製造,將產能轉向台灣和東南亞國家,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大受創,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的中國商品暴跌25%以上,相當於狂減350億美元(1.06兆台幣),從貿易角度來看中國受到的打擊遠大於美國。

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狂減25%

美國消費物價也因此被拉高,但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7%, 創1月以來最小增幅,反觀中國,因為提高進口美國豬肉關稅至72.5%,以及非洲豬瘟造成一半豬群死掉,使得10月豬肉價格狂飆近兩倍,9月CPI大漲3%,未來上看4%或5%,恐進入惡性通膨,從物價角度來看,又是中國受到較大傷害。

在過去的16個月裡,北京和華盛頓一直處於貿易爭執之中,儘管美中本月有望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以提供一些緩解。但如果失敗,所有進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超過5,000億美元)都將被提高關稅。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11月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金額從2018年同期的1300億美元暴跌27%,相當於狂減350億美元,來到950億美元。

貿易戰造成美中兩敗俱傷

報告說:「整體而言,貿易戰造成的後果表明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正在損害兩國經濟,美國的損失表現在消費者物價的上漲,而中國的損失在於對美國出口暴跌。」

該報告稱,美中之間的貿易關稅爭端對兩國乃至整個世界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除非達成協議,否則這局面有可能惡化。

撰寫該報告的經濟學家尼吉塔(Alessandro Nicita)表示,隨著時間的推演,中國公司從2019年第二季開始,透過出口價格下調8%,來承擔部分關稅成本,但這仍然有17%的關稅成本落在美國消費者的肩膀上。

受美國關稅影響最大的行業是美國進口的中國辦公器材和通訊設備,減少150億美元。該研究稱,隨著時間推進,中國出口下降的規模跟著關稅的調高而增加。

台灣受惠轉單效應,7月對美出口創歷年新高

研究發現,其他國家則加緊填補中國留下的大部分空白。報告發現台灣為「貿易轉單」的最大受惠國,2019年上半年對美國的出口額激增42億美元。它們主要是辦公和通信設備。

對此,經濟部次長王美花11月6日在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備詢時也表示,經濟部每個月都統計台灣的出口數據,今年1到9月,台灣對中國出口減少7.2%;對美國出口增加17.7%。

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台灣上半年對美出口占比約13.9%,為近14年來最高,7月對美國出口40.7億美元,刷新歷年紀錄。以前7個月來看,對美國出口261.2億美元,年增18%,改寫歷年同期新高,也是9年新高。

上半年墨西哥和歐盟對美國出口明顯成長

另外,上半年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增加35億美元,主要是農牧產品、運輸設備和電機。聯合國報告也發現,歐盟主要通過增加機械出口,上半年對美國出口增加27億美元。

尼吉塔說:「貿易戰持續的時間越長,這些損失和收益就越可能永久存在。並非所有的中國貿易損失都被其他經濟體彌補,數十億美元的貿易完全蒸發了。」

至於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受到提高關稅的影響有多大,因為尚無完整詳盡的數據,這篇報告沒有分析中國提高關稅的影響。

同時,報告沒有算入貿易戰的最新發展,包括美國自9月1日起對中國1,250億美元的加徵10%關稅,這很可能會增加現有的關稅和貿易損失。

根據今年前6個月的數據,美國提高對中國關稅的大部分成本已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和企業。

尼吉塔(Alessandro Nicita)說:「美國消費者目前以較高的價格購買一些商品,來支付關稅成本。不僅像我們這樣的最終消費者,從中國進口零部件的中間產品的進口商也承擔關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