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續創新高之外...出口物價創10年最大跌幅隱藏的三個隱憂

總體經濟

美中貿易戰導致全球市場需求減少,10月台灣13類出口產品價格皆呈下跌,使得出口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大降6.07%,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長期為出口產業發聲的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光大企業董事長柯拔希則感嘆,出口企業現在愈來愈難賺錢,逐漸流失國際競爭力。

10月出口物價創近十年來最大跌幅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躉售物價指數(WPI),其中,反映居民生活有關產品價格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微漲0.39%,主要是因為水果、醫療費用、旅遊團費、美容及衛生個人隨身用品價格上漲導致,但整體仍漲勢平穩,顯示出國內物價依舊呈現溫和。

但另一邊,反映廠商出貨價格的躉售物價指數卻年跌6.21%,為連續6個月負成長,創下近46個月來最大跌幅;其中,以新台幣計價的出口物價指數則是大降6.07%,不僅連續12個月下跌,也創下金融海嘯以來(近120個月)最大跌幅。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邱淑純解釋,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近期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貿易組織(WTO)皆調降今年全球貿易量的成長率,使得全球需求轉弱;另外,10月新台幣升值的匯率因素也是重跌的原因,造成台灣10月出口物價下跌6.07%,創下近120個月最大跌幅。

若從產品別來看,10月出口物價中的13個分類全數皆比去年同期下跌,其中又以礦產品下跌19.13%跌幅最大,其次是化學或有關工業產品下跌13.53%,而塑橡膠及製品也同樣下跌了10.29%。

數字反映了三個現象

專家則分析,這項數據確實也反映了三個現象。第一個情況是,全球需求疲弱。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指出,目前各國經濟預測機構對於2020年的經濟成長看法普遍認為將比2019年成長遲緩,其中包含原物料需求國家中國大陸,外界也預料2020年GDP面臨「6%」保衛戰,因此在整體需求面預期減緩之下,也讓原物料價格失去了支撐力道。

第二個因素,受到美中貿易紛爭影響,雖然原先2018年上半年原物料價格仍是上揚,但下半年之後因國際原油價格急跌加上華為孟晚舟事件爆發,也逐漸埋下景氣成長力道趨緩以及貿易戰不確定因素的隱憂,「所以大家拉貨非常保守」,存貨也相當保守。

第三個因素則是,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從主要國際商品行情原油價格來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現貨平均從2018年10月的每桶79.39美元,跌至2019年1月的每桶58.74美元,今年5月又漲至近每桶70美元,10月又降至每桶59元物左右的水準。換句話說,這一波國際原油價格的最高峰落在去年10月,原油價格基期高檔也影響了10月躉售物價年增率走跌。

憂競爭力流失,機械公會:出口面臨關稅、匯率兩個挑戰

「現在是越來越難賺!因為大家都在觀望。」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光大企業董事長柯拔希接受《信傳媒》採訪時則表示,受到美中貿易衝突影響大幅降低了全球經濟活動,也直接衝擊了資本財的機械產業,因為一旦降低經濟活動,很自然地也會減少購置機器設備。

根據機械工業公會統計,2018年全年台灣機械設備出口金額達274億美元,約占台灣出口總額8%;但今年1~9月機械設備出口金額僅190億美元,年減8%,機械設備出口值呈現衰退。

柯拔希感嘆,目前台灣的FTA貿易覆蓋率僅約有9%,也就是說,台灣多數出口產業目前仍須繳交高額關稅,由於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國家很少,無法實際透過FTA達到出口零關稅;但作為台灣的競爭對手韓國,其貿易覆蓋率已超過60%,表示韓國廠商在許多國家中比台灣能享有優惠待遇。

除了在關稅上輸了韓國一大截之外,另外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匯率」。柯拔希指出,今年來新台幣強升,但韓圜卻走貶,「台幣跟韓圜前後幾乎差了5到6%,加上韓國又有零關稅優勢,台灣很難打贏,因此產業要在國際上競爭真的比較辛苦。」

柯拔希則喊話,央行應該放手讓新台幣匯率跟著韓圜同步,至少還能與競爭對手韓國匹敵、與國際競爭。另一方面,隨著貿易戰也讓以往的中國大陸「世界工廠」中心不再,逐漸轉移至世界各地,機械公會也逐漸看好印度、越南等第二生產基地市場,盼望能提升機械設備的剛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