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措施》企業、學界赴中都有風險 學者:台商應該不會想做賠錢生意

兩岸議題

繼去年中共提出惠台「31條措施」後,日前又再提出惠台「26條措施」,針對「台灣企業」以及「台灣同胞」各提13條「與中國民眾同等待遇」,再度凸顯中國對台「軟硬兼施」的作風。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今(8日)便質疑,到底這些措施是惠台,還是利中?

中國朝「一國一制」發展,學者:台商應該不會想做賠錢生意

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范世平表示,「26條措施」就是「一國一制」,尤其是針對台商部分,就在朝向「一國一制」方向發展,給予台商某種程度的「國民待遇」,就等於是「一國一制」

除了統戰等政治因素外,學者們也指出,這些措施其實沒有到非常誘人。像是企業上的優惠,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便指出,美中科技戰的背景,如果到中國發展5G等產業,最後一同被美國制裁該怎麼辦?

張宇韶說,賠錢的生意、高風險的生意,台商不會想做,因此對於台灣企業的佈局有信心。不過張宇韶也強調,政府不應該只有政治性回應,要將這些風險都告知人民,他便質疑,這種事難道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會告訴大家?

領事保護到赴中求學都存在風險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則針對第14條,「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提出質疑。林廷輝強調,此條款是提供領事保護而非外交保護,除了架空台灣單位外,也需思考西方國家開始提防中國後,向中尋求協助真的比較好嗎?

教育界的部分,不管是台師、台生還是青年都被鎖定。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吳建忠表示,台師除了要思考兩岸教育的差別,他也提醒,中國體系中,教育相關的行政作業非常冗長、麻煩,也是赴中需面對的議題。

針對學生赴中面臨的風險,吳建忠強調,中國留學生的身份在歐美不見得有利,反而可能被視為間諜。另外,將擴大招收台生的範圍,將提高中西部院、非部署院校的比例,吳建忠提醒,台灣不一定承認這些學校的學歷,在當地學習的技術,也不一定能與台灣的系統做連結,若並非想長期在中國發展,必須評估這些風險。

吳建忠:26條不會造成什麼大爆發現象

吳建忠說,跟中國二本線、三本線的學校相比,台灣高校的訓練制度以及師資上,其實不會比較差;所以即便中國釋出優惠,台灣這方面依然很有競爭優勢,因此他不認為,「26條措施」會有造成什麼大爆發的現象。

吳建忠表示,現在台灣比較值得憂心的是,赴中的台師或台生,他們的社交群相當封閉,其中流竄的訊息可能會有中國各省市的優惠政策,但台灣的8大強台措施卻難以進入他們的「同溫層」。

吳建忠認為,當這些人無法比較兩岸的措施,背後也沒有政府支撐時,他們的權益該如何被保障,需要加以探討。吳建忠也表示,自己接觸過的幾個案,會發現這些措施可能有「自行喊停」的情況,吳建忠表示,這樣的措施是虛實並進的宣傳戰與心理戰,因此他呼籲台人,如果要前往中國讀書或就業,必須加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