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桃園最後一所單性別學校

地方生活

你是讀男校還是女校呢?有別於其他縣市,桃園的高中職鮮少有男女分校的傳統,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在2017年終結女校傳統,成為桃園最後一所單一性別學校。

其他五都至今都還存在男校或女校,維持著「性別隔離教育」的模式。桃園最後一所單一性別學校是中壢家商,1955年創校以來,60餘年來專收女學生,並以訓練家事職業專長為主而聞名全國。家政科扎實的訓練,培養出許多擅長縫紉、烹飪、烘焙、美容或手工藝製作的校友,讓中壢家商有「好媳婦學校」與「新娘學校」之稱。

中壢家商的舊校門,教官的服裝儀容檢查是學生時代共同的回憶。(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男學生入學後,粉紅色的中壢家商多了不同顏色,桃園的單一性別學校也正式走入歷史。(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培養賢妻良母的好媳婦學校

早年台灣社會傳統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女性被賦予的性別角色期待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妥善打理家務。中壢家商校長莊祿崇分享,「當年的時空背景下,設校的宗旨是要培育家政方面的人才。」家政科成立的沿革是「培育女子將來成為賢妻良母」,這也正反映著那個時代的性別觀點。

中壢家商校友會理事長蔡佳芬說,「就讀女校環境相對單純,同學畢業後不論是就業或成家都滿順利的。」大家也透過校友會的集結在畢業後維持情誼,中壢家商的傑出校友在業界各行各業大放異彩,像是知名內衣品牌設計師、中壢婚紗街的老闆等。

家政科從裁縫、烹飪、烘焙,到幼保與美容等課程,反映著傳統對女性角色的社會期待。(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各科都有專屬教室,強調在課程中實作學習,也鼓勵學生考取證照、培養一技之長。(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男女分校與性別觀念翻轉

提到性別隔離教育制度的緣起,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熊瑞梅說,「這種教育模式源自歐洲,人們相信男、女區別開來,能讓學生專注在課業上,減少與異性交流干擾學習。」不過也有反對者主張,單一性別的教育環境,反而可能加深性別刻板印象。熊瑞梅分享,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人際關係需求會由同性友誼,發展到異性友誼,因此性別隔離教育逐漸變成一種過去式。從社會多元性的角度,熊瑞梅認為,倒也不需要全然禁止性別隔離教育模式,因為那也是社會互動的一種態樣,問題的核心在於性別信仰。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楊天盾表示,「性別信仰」是社會對於陽剛和陰柔的價值認知體系,這影響每個人的自我性別認同,也會衍伸出相對應的行為和選擇。舉例而言,儘管社會並未禁止女性從事較陽剛的工作,但是在選擇職業時仍會傾向順應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

桃園的高中職校園裡都是男女合班,課堂上有男有女自然交流。(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美國曾在1972年通過《教育修正案》,成為實現性別平等的法源,禁止公立學校實施性別隔離教育,不過部分私立或宗教傳統學校仍堅持著這種傳統。回到台灣,國小在85學年度起就沒有單性別學校,儘管性別觀念逐漸翻轉,2004年也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不過直到107學年度,全國仍有11所純男校及25所純女校高中職,其中各縣市的第一志願,像是建國中學、北一女中、高雄中學、高雄女中、台中女中等,仍背負者歷史傳統的路徑依賴,維繫著單一性別的教育模式。

屬於我們的少女時代

女校裡溫馨的姊妹情誼是每一位畢業校友最珍貴的回憶。回憶起少女時代,蔡佳芬笑說,同學會在校門口附近的圍牆,傳遞領帶、皮帶,避免進校門時被教官登記處罰。就讀商業經營科的蔡佳芬分享,「以前看家政科學烹飪、裁縫,書包都扁扁的,我們要學會計、經濟學,要背很厚的課本,覺得課業還滿繁重的。」她也分享,為了應付課業,前後屆自然發展出緊密的「學姊學妹制」,學姊會把課本和筆記留傳給學妹,讓大家保有深厚的情誼。

流行服飾科早年屬於家政科,學生畢業時穿上自己設計製作的禮服走秀。(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校園空間的使用與分配,也潛藏著獨特的默契。蔡佳芬提到,「學校雖然不大,不同科系的學生,會發展出類似專屬的空間的概念。」雖然在同一棟大樓裡,不過不同科系的學生通常不會「越界」,連上下課的路徑,都有一套潛規則。蔡佳芬說,儘管畢業後無法像學生時期那樣密切互動,但延續著少女時代培養出的團結與默契,當校友會需要幫忙的時候,很感謝大家總是拿出「俏麗家人」的情義彼此相挺。

拋裙揮別一甲子的女校傳統

隨著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觀念的出現,加上近年來面臨少子化衝擊著各級學校的招生,中壢家商從學科群的增設開始逐漸轉型,1970年增設商業經營科,後來也陸續有資料處理科和應用英語科成立。2017年中壢家商終結女校傳統,以男女合校的方式回應時代的挑戰,當年6月的畢業典禮,畢業生也以拋裙子儀式,象徵告別女校,迎接男學生入學。

藍天下小而美的校園空間裡,保留著無可取代的少女時代回憶。(圖片來源/桃園誌授權轉載)

回顧轉變的歷程,對於像蔡佳芬一樣對中壢家商有深厚感情的校友而言,並非完全沒有掙扎。蔡佳芬表示,「辦同學會或校友會時,大家聚在一起總是覺得女校有它單純美好、不可取代的意義。」莊祿崇則表示,「社會價值觀慢慢改變,刻板印象會覺得男生比較不好教,但性別主流化是時代潮流,學校也應該勇於面對。」

老牌女校迎接男學生

除了觀念或制度的轉變,校園硬體也有所變革,教學大樓原本只有女廁,全校只有一處男廁提供男性教職員工使用。為了符合男學生的需求,新的教學大樓增加男廁,也盡可能的擴大運動空間,從校園空間實踐對不同性別的平等與尊重。

今年6月的畢業生,是最後一屆純女校的年級,9月中壢家商將迎接第3屆男學生。「我們希望培養學生多元素養與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去除性別的標籤化,為性別平等投注一些努力。」莊祿崇說,儘管女學生人數仍佔80%以上,從學科群的選擇來看,男生主要還是以應用英語科和資料處理科為主修,仍然能看到性別信仰的跡象。但從女校走向男女合校,中壢家商突破框架,致力於提供平等學習的機會和選擇,也見證台灣性別觀念的發展與轉變。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