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對台26條:北京打腫臉充胖子的欺敵行為

兩岸議題

中共四中全會後開始推出新的措施。對香港方面,看來老共不會換掉林鄭、也不會派軍隊入港,但對港民會以強狠殘暴手段對付,還開始抓民主派議員。對台方面則是推出26條措施,繼承去年初的31條措施。蔡政府立即說這是落實習五條中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之主張。

有趣的是,與去年初老共推出對台31條措施相比,這次蔡政府卻顯得相對氣定神閒。去年初31條措施推出時,蔡政府花了兩個月時間推出「壯大台灣的四大方針與八大策略」以為因應。但這次就講這是對台統戰與一國兩制的相應作為,對台可能影響部分似乎是懶得再提。

面對26條,蔡政府顯得氣定神閒

這樣的對應是有理由的,因為對台26條措施的實質內容,更像是拜託台灣幫助中國的「乞台以利中」之作為,部分學者說這是「空台利中」,感覺都高估中國的實力,對中國實在太客氣了。

這次的26條措施分別是為台資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以及為台灣同胞提供平等待遇的13條,共計26條措施。為台資企業提供同等待遇部分,很多是希望吸取台灣研發能量、參與中國的5G及相關科技研發,參與中國城市的垃圾資源化、參與航空運輸、機場、旅遊基建等,還要台資銀行針對台資企業們設立小額貸款、融資租賃與融資擔保等服務,以及其他為台資企業的「利多」。

對台灣人民部分,除了大言不慚提到台灣人民可以申請中國使領館保護協助外,就是共享腳踏車、共享汽車、中國手機資費優惠、可以參加中國文藝競賽、參與科研專業者其台灣業績可以在中國照算、台商子女在中國高中證書可以使其參加中國高職院校考試、台灣運動員可以比照中國運動員參與中國球隊等事宜。

這些優惠很多國家早都提供給台商、台生

看到中國搞了半天好不容易跨部會擠出的26條,會是像行動電話的資費優惠方案、可以容許台胞使用中國版的U-bike與Uber,已經在中國念國、高中的台商子女現在可以容許參加高職院校考試,可以參加中國的作文比賽,台灣工程師在台灣的研究獎項可以在中國被承認助其升遷,還可以在購房資格上與中國人民一樣。

說老實講,這感覺實在很low。因為這些東西,往往不少國家早就都提供給台商與台生了。

但說實在的,中國過去因為經濟迅猛發展,所以即便對台灣在中居民有種種措施,但台商多是其為在中國經營成本的一部分,往往自己會吞下來。現在這些優惠就對個人來說,無非就是增加其留在中國工作與生活的誘因。這當然就是統戰,但其力道與吸引力卻顯然有限。

26條的矛盾:要台灣技術、人才不要資金

看其對台資企業的「優惠」,矛盾就更加明顯。

希望台資「參與」5G、「參與」中國科技研發、「參與」城市的循環經濟相關措施、「參與」機場建設規劃、「參與」旅遊基建設施與配套服務建設,但可以「投資」主題公園、希望台資銀行可以「參與」設立小型貸款、融資租賃、融資擔保,但主要對象是台商。這些作為是希望吸收台灣的科技能量與人才技術,但不要台灣資金進入這些區域(除了一年主要做兩次生意的主題公園外)。

而其他措施就更有趣了,不管是貿易救濟與保障、出口信用保險等措施,更像是知道美中貿易戰對在中台商的傷害力,也清楚在中做對美出口的台商紛紛考慮搬遷他國的心理,因此祭出這些措施希望留住台商不要轉移生產基地。

與其說優惠不如說要留住台商

台商長期希望輸中產品的檢驗可以規格化,或是採認台灣的檢驗標準,以免重複檢驗,讓產品堆死在海關倉庫中。但中國的26條措施明顯迴避這一點,說一個極為空洞的第三方檢驗鑑定機構的管理制度,既不說要採用第三方檢驗,也不提什麼樣的第三方清單,而是建立對這個到現在都沒有下落的第三方的管理機制。如果這也可以叫做對台優惠措施,真不知道中國在說平等互惠待遇時,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然去年31條推出後,陸委會根據其追蹤的經驗,發現成果有限,中國是以其銳實力與對政媒勢力的買收來達到效果,一般性的惠台措施不僅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其中央政策必須會打到要點。但去年的對台31條是公關文宣大於實質作為的論述表演,今年的力道更差,當然威脅性會更有限。

從這26條還可以看出中國被美國貿易戰打擊的慘狀。26條要嘛是希望台灣科研人才與科學技術為中國所用,或是希望是由台資銀行來接濟台商,以及透過貿易救濟的資格放寬等作為,留住從事出口生意的台商,不要讓其轉向台灣或是東南亞。

當去年初中國提出對台31條時,美中貿易戰還沒正式開打,中國是基於對自身經濟自信滿滿而提出這31項對台作為,即便當時中國的經濟衰敗頹像已經出現。但從去年中貿易戰正式開打,且開始延伸到科技戰時,中興在兩個禮拜內被攻得倒地不起,據稱甚至要出賣同國的競爭對手以求脫身,31項措施不敵大環境,逆勢而行其結果自然是貧乏異常,從中國移出的台商,回台與去東南亞的比例都大增。

北京正在「乞台以利中」

在這個情況下,在美中貿易戰熾烈下提出的26條,比起去年初的31條措施,就更像是乞台以留中的緊急措施。只是被先前十多年經濟榮景醺昏,想擺脫韜光養晦的老共,在天天高唱偉大復興的口號麻痺下,現在連如何乞台的姿勢都做不出來,明明是拜託人家幫你,但北京說得好像這是對台商與台生的恩賜一樣。

當FAGAM這五大創新科技大咖都要來台灣設點搶人,老共如果還以為自己是20年前以國有土地與獨占數億訓練有素的勞工大軍的那個國家,就大錯特錯了。

台灣人才現在國際十分搶手,不會在乎行動手機的資費優惠方案、能不能騎共享單車與搭共享汽車、以及去鬼城買房的資格等問題。

中國的對台26條措施當然是想「空台利中」,但實質上更是在拜託台灣協助其過關的「乞台以利中」措施。台灣固然要小心謹慎,但不能無視於美中貿易戰的大背景,把對方明明是示弱但想打腫臉充胖子的欺敵作為,當成天大地大的生存威脅,而改變了既有的獲勝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