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無法進食...北榮60年來首例!靠「小腸移植」救回65歲腸中風阿北

醫療技術

「血液灌進去後,黃伯伯的小腸又再次蠕動了!」台北榮總外科部兒童外科主治醫師蔡昕霖感動地說。為什麼小腸蠕動會讓這位醫師這麼興奮和感動?

蔡昕霖指出,這是台北榮總60年來首例小腸移植,65歲的黃伯伯11年前突發性腹痛,罹患罕見的腸繫膜動脈栓塞,俗稱「小腸中風」,術後小腸只剩下30公分(健康的腸道約有2-3公尺),雖保住性命,「但黃伯伯這11年來吃東西只是滿足口慾,不管吃什麼就會馬上拉出來,就像當初我們給他做檢查,喝下顯影劑15分鐘後就當肛門口了,正常人會大於24小時。」

確診為腸道衰竭的情況下,黃伯伯被剝奪最基本的進食權利,轉診到台北榮總接受居家全靜脈營養(TPN)照顧,11年來必須仰賴點滴注射全靜脈營養,來維持基本的水分與熱量攝取。所幸在北榮團隊進行小腸移植手術後,黃伯伯於移植後30日完全脫離靜脈營養治療,術後50日順利出院,並重新享受進食的喜悅。

什麼是小腸中風?為什麼需要小腸移植?移植的困難點又在哪?

11年無法進食!北榮靠「小腸移植」救回65歲阿北

蔡昕霖先解釋,「人體長達數公尺的小腸僅靠一條上腸系膜動脈來供應血流,一旦栓塞將造成全部小腸壞死,沒有徵兆也沒辦法預防,就像中風一樣。因為身體中有一些血栓順著血流跑,有一定機率會塞到小腸,但發生率比腦部中風低很多。」他表示,小腸中風相對容易發生在65歲以上或是有心血管病史的族群。

那通常在什麼情況下會需要移植小腸?

蔡昕霖表示包括無法恢復的腸道衰竭又產生TPN引起的併發症時,就必須考慮移植,「像黃伯伯住院35次,每次都是因為細菌入侵感染,或是管子塞住需要來換。」他指出,小腸中風後真正存活到可以移植並不容易,有些患者經過手術後小腸剩30公分,再怎麼拉長也不可能變成1公尺,就需要小腸移植。

蔡昕霖指出,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為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總合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攝影/陳稚華)

台北榮總護理部全靜脈營養小組護理師劉薏貞解釋,「因為患者本身腸子無法自行吸收,除了本身的進食,我們會使用全靜脈營養把脂質、胺基酸、醣類和一些稀有元素跟維生素放在一起,變成一個綜合型的注射,只要腸道吸收不好基本上都會使用TPN注射。」

不過長期使用TPN將導致代謝內分泌失調、脫水及體重減輕、靜脈導管感染及菌血症、靜脈發炎及栓塞,以及肝臟病變甚至硬化。蔡昕霖指出,其實黃伯伯原本3年前應該就可以做小腸移植,但自從罹患短腸症後,黃伯伯住院35次更換靜脈導管13次,「正是因為他長期打TPN,導致免疫力變差,中間曾產生猛爆性B型肝炎,所以我們又花了2年多的時間幫他把體內B肝病毒清除。」

他解釋,因為小腸移植後必須使用很強的免疫抗排斥藥物,一旦用了抗排斥藥物,患者體內B肝病毒就會大爆炸,產生爆肝的情況危及性命。不過權衡利弊得失之下,目前國際治療指引仍將TPN列為首要治療項目,若產生嚴重併發症才會考慮進行小腸移植。

全球一年僅100例...為何小腸移植這麼難?

而小腸移植手術,也是所有器官移植當中最複雜的一項,因其手術難度高、移植後照顧困難、接受移植的病患篩選條件嚴格(短腸症患者必須能夠長期存活,並且通過移植評估,沒有任何惡性腫瘤),且植入的小腸功能無法預期,全世界一年執行的案例數約為100例左右,遠低於其他器官的移植數目。

且小腸捐贈者的篩選條件,還必須符合血型相同,以及體重與患者在正負10%內,「因為如果捐贈者像NBA球員100多公斤,他的腸子可能也無法放進一般人裡面,體型類似、腸道中的腸子長度也會比較類似。」蔡昕霖指出。

蔡昕霖表示,急性排斥是小腸移植最困難的問題,原因在於來勢洶洶而且沒有任何徵兆可循,唯一的方法是定期的內視鏡檢查與病理切片。「移植後的照顧是更艱鉅的挑戰,在加護病房2個星期,每天都有新進度,包括拔管脫離呼吸器、調整水分、預防感染、偵測排斥現象、開始進食等。」

所幸在今年8月的大愛捐贈者,讓黃伯伯幸運獲得小腸移植的機會,術前北榮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率領團隊經過多次推演擬定計畫,由兒童外科主任劉君恕、蔡昕霖及鍾孟軒醫師負責執行。蔡昕霖指出,「整個手術過程大約花11個小時,包括摘取和植入,希望同時進行能把握在最短的時間種進去,才不會讓小腸在冷凍的器官保存液裡冰太久,以至於影響功能。」移植團隊也克服了困難的腹腔沾黏剝離,完成精密的動靜脈血管與腸道重建,蔡昕霖表示也相當感謝麻醉部主任鄒美勇所指導的麻醉團隊,讓手術順利成功完成。

人體長達數公尺的小腸僅靠一條上腸系膜動脈來供應血流,一旦栓塞將造成全部小腸壞死。(圖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移植團隊跨專科合作,讓北榮首例小腸移植成功。(攝影/陳稚華)

小腸移植後要注意哪些事?

至於小腸移植後,在飲食上有哪些要注意的?

蔡昕霖表示,一般來說移植後盡量避免吃生食,像生魚片、生菜沙拉等,「還有一些水果也屬於禁忌,像葡萄柚或柑橘類就不能吃,因為會造成藥物的副作用,吃了抗排斥藥可能就會產生中毒方面的問題,會再提供營養食譜的衛教。」

至於患者術後照顧,由重症醫學部重症外科主任王鑑瀛與多專科團隊悉心照護之下,黃伯伯逐漸開始進食並順利轉到移植病房,並同時由內視鏡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與李沛璋負責定期的內視鏡檢查與腸道切片、病檢部外科病理科主任李芬瑤判讀病理組織,預防術後常見的急性排斥。

「目前排便已經恢復正常,且大便是正常的外型,黃伯伯吃東西可以在24小時後才排出來。」蔡昕霖興奮地表示。

這次黃伯伯小腸移植的成功案例,也讓台北榮總創下全國唯一醫學中心完成所有器官移植,包括心、肺、肝、腎、胰及小腸皆完備的嶄新紀錄。「謝謝醫護團隊讓我現在可以順利進食,最希望趕快一個人獨享排骨便當!」黃伯伯開心地表達對台北榮總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