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學習準備方向大公開》不用擔心選不到課沒學校念、資料也不是越多越好

教育議題

大學招聯會29日以「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取代「學習歷程參採」,公布111學年度各大學校系在「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參採項目重點,供目前高一學生參考,各大學校系參採考科則預計於2020年4月公告。

招聯會強調,大學的審查是綜整性評量,而非論件計分「積點式」的評分方式,建議考生可依大學學系規定,擇要、擇優提供,找出3年自己最滿意、最能凸顯個人特質與學系關連的資料上傳,不需要為了追求數量而面面俱到。

不用擔心開課不足而沒有學校念!

因應108課綱上路,今年8月招聯會公布「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草案內容」草案,草案公布後同步彙整各界意見後,10月召開諮詢會議,29日正式公布資訊。

最新版本與8月公布的草案最大不同在於,取消「修課紀錄」裡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的學群對應。

8月的草案要求學校把校定必修跟多元選修對應到招聯會自創的18個學群,作為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但由於時代力量立委鄭秀玲認為恐擴大城鄉差距,也引起學生與家長恐慌,深怕因為高中開課不足搶不到特定選修課,將影響升學權益。

招聯會將修課紀錄與學群關聯擴大為「部訂必修」、「加深加廣選修」、「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共160個學分做綜合評量,不限於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的10到14個學分中,如此一來18個學群將可全部對應,讓學子可免於因選修不到想要的通識課程,而無法申請理想大學的困境。

鄭秀玲於9月開始積極促成此政策修正,他在臉書表示,108課綱考招與多元選修學群選課脫鉤,只是讓新課綱完善執行的第一步,未來一定還會有許多磨合及造假等問題產生,學校與政府單位不可掉以輕心,才能讓新課綱順利推行,並讓學生能快樂成長與適性學習。

學習準備建議方向,修課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探索

此外,戴念華說明,「學習歷程參採」一詞容易讓外界誤以為全部與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有關,但招聯會公布的參考項目只是其中一部分要提供高中學期選修與輔導的建議,因此調整為「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會更精準,而大學端則是希望從中看到學習的過程。

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亦指出,許多家長對於學習歷程有誤解,其實教育是很專業的一件事,站在大學立場,高中生有定向顧慮是好事,因為有顧慮就會去探索,而不是被人帶著走。

教育部高教司朱俊彰強調,大學端不會以修課多寡作為絕對篩選的依據,也不是越多越加分。

各校系所列的項目都是審查的範圍,不是必要條件與標準

除了修課紀錄,學習歷程檔案還包含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

課程學習成果,可以是書面報告,或者實作作品,每學年可上傳6件經教師認證的作品,申請入學時最多提供3件給大學,戴念華指出,以書面報告最多校系參採占8成3,只有6%校系皆不採;多元表現即所謂志工服務、競賽參與、擔任幹部、社團經驗等3年內累積至多可以上傳30件,申請入學最多提供10件給大學校系,1930個校系中僅14個校系均不採。

戴念華表示,各校系所列的項目都是審查的範圍,不是必要條件或最低標準,要有「擇優」的概念,如A學系於多元表現列出「擔任幹部經驗」及「特殊優良表現證明」,若學生未能提具特殊優良表現相關證明,但另外提供「服務學習經驗」,學系仍會以學生所提供之多元表現情形,據以綜合評量。

值得注意注意的是,有4成5大學校系看高中生校內社團經驗,只有2成需要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顯示大學看重的不是擔任多少社團幹部或參加多少競賽,而是從中「學到甚麼」,與想申請的校系產生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