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官員:《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確擊中大灣區計劃要害

兩岸國際

美國總統川普簽屬《香港人權民主法案》後,中國官媒跳腳痛批美國干涉內政,2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即起暫停美國軍艦機赴香港停靠的申請,並將制裁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5家非政府組織。

專家表示,美國軍艦不能停靠香港,反而可能刺激這些軍艦前往台灣作為後勤補給站的意願,美國和台灣軍事交流可望提升。

《香港法案》擊中大灣區未來創科發展的要害

北京的報復招致反作用,同時,《香港法案》不只制裁侵犯人權的中港官員,還有另一個功效,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意外透露,香港法案能真正擊中大灣區未來創科發展的要害。

2日,香港建制派議員葉劉淑儀在立法會上指法案將阻礙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財政司陳茂波亦贊同葉劉的看法,承認法案對香港的創新科技以及大灣區發展的影響是要害點,陳茂波並且間接承認,香港就是美國科技轉手中共大灣區的「白手套」。

她又慨歎,社會只從「八卦」角度着眼《法案》將會制裁何人,發泄私怨,「可惜香港傳媒及政界,都忽略這點對香港的傷害。非常可惜。」

香港是美國科技轉手中國大灣區的「白手套」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2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時表明,《香港法案》裡面有一個條款是特別針對香港做為中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是擔心透過香港將高科技的技術,轉去大灣區,這個甚至是打擊香港長遠的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親共的建制派經民聯主席盧偉國亦指出,美國對香港有貿易順差,簽署《香港法案》是無視兩地多年的合作夥伴關係,關注財政司司長在此事上的考量。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回答葉劉淑儀的質詢時也坦承,《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確擊中大灣區計劃的要害,直言對香港的創新科技、對大灣區的創新科技發展的影響都是要害點。

陳茂波強調,科學園及港深創科園的項目均有正面發展重申港府已經投放近一千億港元(下同),產業發展需時,未來社會必定能夠看見成果。

香港法案打擊北京發展高科技抗衡美國戰略部署

根據《法廣》報導,港府已預留200億元成立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100億元建構國際和本地頂尖科研精英的「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等配合大灣區發展。

不過,《蘋果日報》引述政界人士直言,一旦美國以人權法對限制對香港輸入科技,甚至限制轉移到大灣區,或打擊北京發展中國高科技抗衡美國戰略部署。

2日中國提出兩項報復措施,反擊香港人權法案成為法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3日也宣布,將跟進反擊。香港特首 林鄭月娥:「我們強烈反對,我們覺得這個法案是完全沒必要。」

專家稱美國軍艦考慮停靠台灣補給

在美中正常外交的時期,每年都有幾艘美國軍艦訪停靠香港,這是一種例行的傳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以前的英國殖民時代,而在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北京允許這種傳統繼續存在。

但是從12月2日起,中國暫停這種傳統,作為報復香港法案的措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國務院官員說:「我們一直有成功的港口訪問香港的悠久記錄,我們希望這種情況會繼續下去。」

既然美國軍艦不能停靠香港,他們考慮轉到台灣,美國國際評估及戰略中心亞洲軍事事務資深研究員費沙爾(Richard Fisher)表示,中國為了報復美國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拒絕美國軍艦停靠香港,因此可能刺激美艦前往台灣作為後勤補給站的意願。

美國和台灣軍事交流可能提升

費沙爾本周一表示,中國此舉凸顯兩點,一是美中兩軍關係很脆弱,二是,美國和台灣軍事交流可能提升。

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決定禁止美國海軍軍艦訪問香港很可能只會凸顯,以美中兩軍接觸為媒介改善美中關係是不可靠的,同時也突顯,美國需要尋找更加可靠的補給港口。

眾所周知,華府存在強烈支持美國軍艦開始訪問台灣的呼聲,中國政府這項決定可能產生的影響,是進一步提高美國向台灣派遣艦船的願望。

前美國國務院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在推特上也建議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改停靠台灣高雄,回程穿越台灣海峽就解決」。

《路透》2日報導,美國防部發言人伊斯特本(Dave Eastburn)表示,對香港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港口訪問是一項有益計劃,不僅為我們的水手提供自由空間,並擴大與東道主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他發表一份聲明說:「關於(香港)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我們譴責不合理使用武力,並敦促各方避免暴力,並進行建設性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