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健康》中風後該怎麼吃顧營養?如何預防腦中風?「4飲食法+2原則」大公開

醫藥保健

107年國人10大死因中腦血管疾患位居第4名,也就是俗稱的中風。

中風的危險因子有很多,除了家族史以外,男性超過50歲、女性進入更年期以及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者都是高危險群,且近年來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我們首先要了解,預防中風該注意哪4件事:

1. 維持正常體重,BMI控制在18.5-24(kg/m2)之間

肥胖會增加罹患許多慢性病的風險,因此控制體重絕對是預防中風最重要的事情。身體質量指數(又稱身高體重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用於評估身體肥胖程度。

國健署建議成人BMI應維持在18.5-24(kg/m2)之間,低於18.5(kg/m2)為過輕、介於24-27(kg/m2)為過重、大於27(kg/m2)即稱為肥胖。但要注意的是,若BMI正常但更進一步量測身體脂肪量,男性體脂肪>25%、女性體脂肪大於30%者同樣是為肥胖,同樣建議增加運動並調整飲食來達到減脂的結果。

2. 選好油,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取、增加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Omega-9脂肪酸,可降低人體內壞的膽固醇(LDL)的含量,對改善心血管危害有幫助。主要存在於芥花油、橄欖油、苦茶油、酪梨、堅果當中。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又分成Omega-3、Omega-6兩種,兩者人體都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建議最好的攝取量為omega-3:omega-6為1:2或1:4。Omega-6脂肪酸主要存在於葡萄籽油、核桃油、沙拉油、葵花油、花生油、玉米油裡面,因為油脂本身比較不穩定,建議使用在涼拌、熱菜起鍋後拌炒或油水炒時使用。而Omega-3脂肪酸主要存在於鮭魚、鯖魚、秋刀魚、亞麻仁油、核桃、魚油裡面。

台灣人飲食習慣這類的食物通常不會天天吃,但其實這是人體很重要的營養來源,建議至少每天其中一餐以魚類為主,或者補充核桃或為Omega-3的攝取來源!

3. 減鹽更健康,外食族注意營養標示

居家料理三餐者可嘗試每餐至少有一道菜降低一半的鹽份、醬油、豆瓣醬等含鈉調味料,增加番茄、洋蔥、香草、蔥、薑、蒜等待有特殊風味的食材來促進食慾。外食族在購買便當或自助餐時建議將湯汁瀝乾再夾取,蔬菜應佔一半的比例,如果你無法控制公司附近的餐廳的用油、用鹽量,那你可以做的是自備一杯熱開水,食用前過水一下,健康手到擒來。

4. 增加多色、多樣蔬菜水果,幫助身體抗氧化

蔬果的顏色不同,通常代表分別含有不同種類的植化素。例如常聽到的花青素、類胡蘿蔔素等等。植化素不是微生素也不是礦物質,不是從綜合維他命可以攝取得到的成分喔!植化素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增加抗氧化能力、抗發炎和抗菌、抑制癌細胞訊息傳導等作用。建議使用彩虹飲食法,每天攝取紅黃白綠紫等多色蔬果,並建議將皮洗淨後連皮一起吃更佳。

Omega-6脂肪酸主要存在於葡萄籽油、核桃油、沙拉油、葵花油、花生油、玉米油裡,建議使用在涼拌、熱菜起鍋後拌炒或油水炒時使用。(圖片來源/RitaE@pixabay)

而若是不幸中風,飲食注意根據急性期、恢復期而有不同分別:

(1)急性期飲食

當病患不能正常由口進食必須以鼻胃管管灌食供應營養時,請遵照醫囑所計算的營養需求購買相關配方營養品進行灌食。充足的營養可以幫助患者保持體力、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才有更大的機會進到恢復期。

(2)恢復期飲食

可以開始咀嚼、吞嚥的患者,須配合醫生、營養師評估吞嚥能力,逐步從全流質飲食進展到半流質飲食、軟質飲食最中恢復成正常飲食。期間家人須謹慎觀察病患的用餐狀況及用餐情緒,避免患者因為咀嚼能力不佳、吞嚥困難而有厭食、挑食的狀況發生。初期可搭配市售的食物增稠劑增加食物的滑順度,增加患者對自己的信心並避免營養不良的狀況產生喔!

中風後可能伴隨的不省人事、眼歪嘴斜、失去語言溝通能力、失去行動能力等等常會讓患者失去工作的能力與機會,長久下來更會造成家庭龐大的經濟負擔以及照護壓力,了解如何預防及中風後開如何照護能讓病患及家人更清楚未來的方向,在完善的照護下及配合醫院的復健,即使生活上有重大改變,但醫定能慢慢找到舒適的生活軌道,找回家庭中的和樂與幸福。

更多關於照料理:https://lihi1.com/SDEwu;臉書粉絲專頁:https://lihi1.com/1T0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