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對企業補貼5年大增一倍 殭屍企業橫行

中國政策

OECD上周報告指中國晶片商獲政府補貼居全球之冠後,最新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對企業補貼5年內大增一倍,預計今年會進一步增加,形成非常不公平的競爭局面,不只造成中國殭屍企業橫行,更是對美國和中國第二階段談判構成障礙。

中國政府2018年對上市公司補貼6730億台幣

根據中國金融研究公司Wind的數據,《日經亞洲評論》發現,中國政府2018年對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發放1,562億元人民幣(6730億台幣)的補貼。

這些補貼約佔中國上市公司去年淨利總額的5%。2019年前9個月,官方補貼年比增長15%,《日經》計算出3748家企業中,有90%以上公司(3524)獲得補貼。

北京認為,這種金援對於保護本國工業和就業至關重要。上周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雖然避免12月15日美中相互加稅,兩國卻迴避中國棘手的結構性問題,例如補貼和國有企業。

受補貼前10名公司集中在汽車與電子業

在今年1月至9月,中國石化(Sinopec)獲得50億元人民幣(136億台幣)補貼,從2017年到現在都是補貼榜首。廣州汽車集團獲得2.7億美元(81.4億台幣)補貼,排名第二。

前10名受補貼大戶當中,有4家是汽車製造商,包括排名第3的上汽集團。除了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廣的電動汽車補貼外,許多支出本質上是救助紓困計劃,以解救陷入財務困境、資金周轉不靈的公司。

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也位居前10名,顯示器LCD製造商京東方排名第4,競爭對手TCL排名第6,空調製造商格力電器排名第7。

中國半導體大基金規模超過1.3兆台幣

北京於2015年啟動「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加強發展中國的先進科技產業,中國依然在擴大對相關科技公司的補貼,以加強中共在全世界的競爭力。

中國半導體產業獲得的補貼尤其驚人,高居全球之冠。12月12日OECD發布報告稱,中國2014年成立規模達230億美元(7000億台幣)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半導體大基金)後,中國半導體企業開始以更快步伐收購國際企業。

中國今年成立第2期半導體大基金,規模高達290億美元(6331億台幣)。儘管每一座無塵室晶圓廠房造價都在200億美元(6029億台幣),但是,在共同出出資建造新半導體晶圓廠方面,中國政府資金發揮關鍵作用,可以使得中國到2023年將半導體產能提高1倍以上。

紫光集團獲中國補貼金額,居世界之冠

《華爾街日報》本周稍早報導,OECD這份「評估國際市場的扭曲:半導體價值鏈」報告對全球21大半導體公司的分析發現,2014年至2018年間,中國紫光集團得到的政府補貼金額最高。另外,從收到補貼佔營收比重來看,4家中國半導體公司排前4名,紫光和中芯國際獲得中國政府補貼都超過個別年營收的30%。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表示,「政府補貼規模巨大、不只讓政府對中國半導體公司具有所有權,也扭曲市場運作,使得公平競爭變得更困難」。

「補貼和低息貸款」是中國用來支持關鍵產業的兩個主要工具。世界貿易組織(WTO)明文禁止出口企業獲政府補貼,並要求會員國申報所有補貼金額。但是中國很少向WTO申報補貼哪些企業和補貼多少金額,在許多情況下被認為中國違反WTO規則。

中共不斷補貼,造成殭屍企業橫行

美國要求中國廢除這些補貼,希望藉此創造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但是北京方面沒有讓步。日本總合研究所的研究員關辰一說:「共產黨領導階層是從搶奪民間財富獲得統治政權,要求中共根本變變搶奪財富的作法,會非常困難。」

華盛頓制裁的中國企業也得到了中共補貼。2018年,中興通訊被禁止購買美國技術出口,但是該公司2019年前6個月收到超過1800萬美元的補貼,官方此舉是為了保住員工的飯碗。

此外,中國的地方政府也提供補貼,以幫助陷入困境的企業和保住員工的工作。今年8月至11月,中型汽車製造商江淮汽車(JAC Motors)獲得約5500萬美元的補貼,佔其前9月淨利的三分之一,表面上來看,補貼是為了促進環保汽車的發展。

這樣的政府金援注入,使得原本注定要失敗的公司還能苟延殘喘,進而導致產能過剩,以及鋼鐵業等重工業公司管理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