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更重主權與國家認同 國民黨要大修或揚棄九二共識?

政治

國民黨檢討敗選,除了聚焦在續任黨主席人選外,最重要的就是兩岸路線,連黨名是否保留「中國」也被討論。國民黨在檢討報告中也認為,敗選原因之一就是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無法因應當下變局。具體來說,過去一直做為黨綱指導原則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也可能不合時宜。

國民黨面對對岸霸權反應懦弱,選民無法接受

兩岸路線主張過去一直是國民黨優勢之一,國民黨讓外界認為在維持兩岸關係穩定較有優勢,但近年來人民更重視主權、尊嚴的價值選擇,讓國民黨相形弱化,也因此在選舉中遭到挫敗,因而在黨內再度掀起檢討聲浪。

其實,最重要的是,對於中國霸權或侵略式的打壓與說法,國民黨的反應往往過於保守,因而不得選民喜愛。黨內人士說,例如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對中國侵略式的發言或做法,往往第一時間過於曖昧保守,相較民進黨蔡英文的明確拒絕與抵制,就讓選民留下親中負面印象。

屬於黨內年輕世代的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說,對中國說甚麼或做甚麼,應該直接回應,而不是先提九二共識。不過,在明確表達立場之餘,國民黨也必須對兩岸路線論述有所調整,才能維持中心思想與原則。

藍委江啟臣也分析,民進黨選戰中大幅強化操作20到50歲選民關心的主權、國家認同、兩岸關係等,最後簡化成「選中國或美國」,讓這個年齡層的選民普遍容易了解,也馬上可做內心選擇;反觀國民黨在回應此議題就相對遲鈍,甚至沒有具體回應,無法讓選民了解論述和方向,造成敗選。

馬英九提九二共識可轉型,藍委拋一中兩國

前總統馬英九16日透過接見李明賢等北市議員時提出,九二共識不是不能調整,但怎麼調整都必須符合「中華民國憲法」、「民意支持」,以及「北京方面能夠接受」做為雙方交流的共識,還有「國際能夠理解」等四個前提,賦予九二共識新意涵。對於國民黨未來的路線方向調整,馬英九也建議主軸放在為「民主保台、親美和陸」。

徐巧芯說,親共才是國民黨最該撕去的標籤,國民黨應重新思考當初反共的主張,如今反共不是挑起戰爭,而是反對共產黨統治,要求大陸民主化。隨著多次政黨輪替、美中貿易戰等政治社會環境變遷,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意涵也應隨之改變,不需否認九二共識,但應有「新內容疊加」、進化轉型。

包括目前最年輕的立委當選人洪孟楷也認為,九二共識應有新包裝和說法;國民黨已脫離民意。連任成功的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則進一步拋出「一中兩國」的論述。林為洲說,一中各表不能說,那就講清楚ㄧ點,一中有兩層意義,中華民族的中,憲法一中的中。

黨內籲舉辦兩岸路線辯論

不分區藍委許毓仁也指出,這次選舉儼然是台灣人民對國民黨親中路線投下一個反對票,45歲以下的投票族群對反中議題反彈力道最大,加上118萬首投族,總共有700萬的投票人口,其中接近70%都是反中,4年後這個族群只會擴大不會縮小,而年長的國民黨支持者只會凋零。

許毓仁認為,國民黨要好好思考面對中國大陸的路線,在全球反中的浪潮,不可能再用九二共識打迷糊仗。他呼籲國民黨進行一個內部對中國大陸路線的大辯論,讓年輕世代的聲音得以進入,好好辯證中國大陸路線,說服人民「國民黨可以處理兩岸關係,並且不會犧牲台灣的自由民主。

雖然國民黨內聲音多認為,九二共識須檢討改變,但也有人抱持懷疑與反對態度。例如前主席洪秀柱認為,重點是要能論述自己中心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如果真要「去中國化」,國民黨不如解散。立委李彥秀則說,關鍵是這個政黨如何被外界接受,改名不能改運,如何去擦亮百年政黨招牌讓外界接受才是重點。

國民黨兩岸論述是否要對岸默認?

另一方面,兩岸關係論述除了在台灣內部要說服人民,同樣也有要取得對岸默契的需要,黨內人士說,如果國民黨兩岸論述同樣取得對岸默契,就與民進黨沒有太大差異,這也將成為一個挑戰。

中國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傑認為,國共雙方若沒有穩定的政治共識和基礎,哪裏會有和平、發展,「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的繁榮景象?他認為國民黨並未在選舉中沒有明確兩岸論述,且棄守馬英九時代的國共政治基礎,並未發揮既有的兩岸牌優勢,討論九二共識存廢,可能是搞錯方向。

對於改革路線,可能仍須等待主席補選後才能明朗。新任代理秘書長的立委曾銘宗說,會傾聽各方意見,不論用大辯論或其他更好方式,希望能在新主席產生前做好準備,所以他已開始徵詢各界意見,尤其是青壯派與年輕世代,希望他們進入體制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