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瓦斯桶能發出天籟音樂... 阿丹的Sine.天鼓工作室

創業故事

輕敲天鼓,一縷清脆的共鳴震盪,延音遊走在空氣中久久才停,有人稱這是來自宇宙的聲音,而天鼓就像是外太空掉落地球的美麗隕石,難以想像天鵝的過去是隻醜小鴨,天鼓師阿丹揭曉:「它的原型其實是瓦斯筒。」工作室外擺著一排廢氣瓦斯桶,堅硬冰冷的鋼瓶被火焰鑄燒成藝術品,雖能發出聲響,但阿丹不將它定義成樂器,「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擺飾,只要它的存在讓人感到舒服就行了。」

身著卡其色襯衫、個子高瘦,待人相當和氣的阿丹年少可是十足的漂泊浪子,當過搖滾樂手、也曾與朋友在山林間居住嘗試實驗生活,直到2013年夏天第一個孩子出生在即,終究得回歸穩定生活,阿丹搬回宜蘭老家,偶然回想曾在網路上看過天鼓,照著網路上的教學方式,他用電鑽切除瓦斯桶支架、描繪出大小音舌切割、再將之打磨拋光,耗時一個多月終於完成了第一顆天鼓,研發的過程並沒有磨滅熱情,反倒是點燃了創業契機,阿丹決定成立《Sine.天鼓工作室》,向瓦斯桶回收商收購廢棄瓦斯桶,經過清洗、除鏽才能動工製成天鼓。

完美主義在阿丹腦子中騷動,阿丹著手一系列的改良,他分析:「所有客群中,樂手是最難滿足的,畢竟樂器需要精良的結構設計,但這非常的硬功夫。」將成型的金屬再用高溫火煉,使震鳴聲更加通透。

「樂手特別刁,我臉皮特別薄,所以一定要把它做好。」除了改善聲音,如何能讓自家天鼓更有特色?他想到了在鼓身上繪製原石花紋,從未接觸過金屬和烤漆的他,一如往常拜Google老師和Youtube老師學藝,用牙刷、海綿刷出自然斑紋,阿丹搞笑地說:「有時候畫完會被自己驚豔到,想說這真的是我做的呀? 」在,繪畫是最放鬆的自我療癒過程。

《Sine.天鼓工作室》依傍山田風光,在這創作聽來愜意,但實際問題占滿了阿丹的腦袋,「聽起來很俗氣,但最困難的就是錢,以前連一個簡單的切割片也不敢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東西要如何賣出去?即使到現在還在煩惱。」

身兼老闆、研發、通路、行銷、也是會計,阿丹自嘲:「以前我在外面上班從未做超過五個月,但現在做的事比上班更累,沒有下班時間、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真的是報應。」話雖如此,但一路走來他從沒想過要放棄,「能靠著自己做的東西活下來,真的很有成就感。」今年工作室即將邁入第六個年頭。

「大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在這個早就超過360行的年代,阿丹認為自己很幸運地找到了熱忱所在,他說現在還沒條件偷懶,身兼一人工作室的多重角色,還得持續地精進、學習,原本喜惡分明的個性,在跑遍原料廠商後也圓融不少,「以前我都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創業之後個性真的改變許多。」這天的宜蘭細雨如常,阿丹隨手選了顆天鼓,為我們演奏了坂本龍一的名曲,伴隨雨聲滴滴達達,是呀!不站在大太陽底下,就靠著自己發光吧!

本文轉載自《日日好日》,作者:李昱萱,非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