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習近平長期執政的戰略規劃?

一帶一路

(讀者投書-作者為蔡世杰醫師。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親身旅行與研究》這本書中,將這條連接東西方大陸的貿易通道命名為「絲綢之路」;1913年法國漢學大師沙畹在《西突厥史料》這本書中,把古代中國通往東南亞、阿拉伯半島、東非和歐洲的海上貿易通道命名為「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新首都阿斯塔納(Astana)的最高學府納扎爾巴耶夫(Nazarbayev)大學發表演講,「我們可以用共同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哈薩克和印尼的演講,習近平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簡稱「一帶一路」(One Belt & One Road;OBOR)

「一帶一路」的路線圖,是由陸地和海上的絲綢之路所組成,陸地起點在中國西安,海上起點在中國沿海的港口福州、泉州、廣州、湛江、海口、和北海,由陸地西行和海上下行經南海、印度洋的這兩條路線最終會在歐洲荷蘭的鹿特丹匯合。

占全球30%GDP的巨大經濟圈

2017年5月14日,北京舉行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對130個以上的國家代表發表逐字演說,「積極同一帶一路參與國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夥伴關係,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阿根挺總統馬克里和智利總統巴切萊特也出席參加,這代表「一帶一路」進到了拉丁美洲的國家。

2019年4月25日,北京舉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對著150個國家以上的代表發表逐字演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聯合國、東盟、非盟、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發展和合作規劃對接,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這代表「一帶一路」不再侷限於亞、非、歐,而是已奔流到全世界各地了。

奔流10,000公里的「一帶一路」,它是一個涵蓋亞、非、歐65個國家,44億人口,26.3兆美元,占全球30%GDP產值的巨大經濟圈。習近平在這巨大的經濟圈內有一項高達1兆美元的全球計劃,內容包含基礎建設和商業貿易,如果這項計畫能夠成功面對風險的挑戰,未來一定引發人流、物流和金流的巨大革命,拉動全球性的大幅投資,擴大生產力的規模,創造無數個高效率的市場,最重要的是,給更多國家帶來這世界上最好的技術、最專業的人才、及最進步的思想,無數的消費者將充分享受這巨大貿易暢通所帶來的便利,因此,這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

巨大經濟圈帶來的影響,「小馬可波羅」們的希望

今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小馬可波羅」們,必定會感受到這是為他們共同命運而建的絲綢之路,長大之後他們將互聯彼此、互通信息、互融人心、互相攜手完成這個宏偉壯麗的絲綢之夢。

歷史已給出一項關於古絲綢之路的交流指引:就是「冒險與挑戰」。它穿越於浩瀚的草原與一望無際的大漠,跋涉於高峻的山嶺和奔流的大川;從中國古都出發經戈壁沙漠、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到達地中海,沿途串聯著一個個跨境連結的貿易中心和文化城市:長安、喀什、撒馬爾罕、德黑蘭、巴格達、大馬士革、伊斯坦堡、羅馬;沿路上悠悠的駝鈴,蜿蜒的商隊,給歐洲帶來大量的交易品:絲綢、胡椒、麝香、茶葉、瓷器,以及印刷藝術和孔夫子思想;給中國帶來的則是音樂、繪畫、舞蹈、建築、和醫藥科學。這條驚心動魄和蕩氣迴腸的古絲綢之路,至今仍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現代絲路經濟運輸帶──中歐班列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由「中歐班列」擔任運輸的重任。現今它可經由西、中、東3個通道的5個口岸出關;它是除了海運、空運之外,第3條到歐洲通道的國際物流班列,比海運更省時間,比空運更省運費;它最大運載的貨物重量6,500公噸,日行距離1,000公里,全程約12天時間。

「中歐班列」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一環。2017年首班直達貨運火車「中歐班列」抵達倫敦柏京車站時,象徵著開啟了數世紀以來貿易路徑的新篇章。

目前環太平洋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大西洋則是歐美共管的區域,地緣政治上能讓中國擴大影響力而歐美勢力無法進到的地方,就只剩下西太平洋到歐洲東部的區域,以及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範圍,這也就是「一帶一路」所奔流的路線。習近平更將中國最輝煌的朝代歷史融入了「一帶一路」,包括周朝「天下」的概念,漢朝絲綢之路「一帶」的概念,明朝鄭和下西洋遠到斯里蘭卡及肯亞「一路」的概念,盛唐文化則是「孔子學院」的概念。

國際強權抵制一帶一路

為反制習近平「一帶一路」,美、日、澳、印國家提出「印太戰略」聯盟,企圖要抵銷中國在「一帶一路」的影響力。歐洲也擔心已經營幾百年的近東和中東這些鄰近國家,經濟上如果依賴中國,政治上就會傾向中國,國際組織的議題和投票行為就會偏向中國,歐洲的戰略安全於是就會受到影響。

目前世界上還未出現過同時擁有海權和陸權的國家,但現在的中國是有可能實現的。「一帶」可能讓北邊的俄羅斯不舒服,原因是俄羅斯擔心中國若與中亞5國緊密結合,會影響到它的利益,但在克里米亞的問題上,由於西方國家全面抵制俄羅斯,才讓普丁轉而擁抱「一帶一路」;「一路」則會讓南邊的印度緊張,這是因為中國進到南亞,且同時擁有瓜達爾港和漢班托塔港,對印度產生了包圍網。

習近平的長期政權戰略…

習近平所倡議的「一帶一路」,顯然不可能由一國獨立完成,利益也不可能由一國獨享。自從習近平決定要完成「一帶一路」,就意味著中國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將自己的命運與其他國家結合在一起,隨著「一帶一路」的規模越來越大,加入的國家越來越多,投入的金額也越來越龐大,因此,為了「一帶一路」的長遠成功,習近平就必須要有「長期政權戰略」的規劃,於是在2018年3月11日,撤廢了中國憲法有關國家主席兩屆10年的任期規定。

更多內容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選擇 習近平的「國進民退」與變質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印尼嗆「是中國需要我們」、大馬殺價建高鐵 菲泰蓋蓋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