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還沒走又有「蝗蟲大軍」瀕臨中國邊境 聯合國:密切注意糧食危機

國際

中國政府正在焦頭爛額應付武漢肺炎疫情對人命和經濟的致命打擊,另一場毀滅東非農業的4千億「蝗蟲大軍」正紛飛在中國的家門口。

蝗蟲破壞力驚人,不挑食,只要牙齒能咬動的都吃,每平方公里的蝗蟲數量可達4000萬隻,每天能飛行150公里,一天之內能吃掉3.5萬人的糧食。預計未來幾周亞洲將有更多降雨,聯合國擔心蝗蟲的數量到6月可能狂增500倍。

儘管現代科技進步,但專家說,很難有有效的防治辦法。大陸網友也警告政府,如果蝗災真的來襲,中國政府真的「不能再粉飾太平了」。

聯合國官員稱,沙漠蝗災狂掃東非,已造成東非1,900多萬人糧食短缺後,聯合國糧農組織對西南亞被大批蝗蟲入侵發出警告,並呼籲全球戒備,引發農業損失的擔憂,進而刺激鄭州稻米、棉花期貨週一跳升3.5%,油菜籽,大豆和玉米等期貨全面走高,

4千億蝗蟲大軍兵臨中國家門口

綜合媒體報導,「蝗蟲大軍」已經從非洲飛越紅海,穿越中東,目前抵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目前兵臨中國西南邊境的家門,也有蝗蟲先頭部隊抵達新疆邊界。

交易商稱:「周一鄭州農產品期貨跳漲,與巴基斯坦和印度有關。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產國,大批蝗蟲過境,導致印、巴部分農田農作物被吃光。」

蝗蟲大軍在2019年下半年逐漸入侵巴基斯坦及印度。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11日公開發布預警,呼籲全球高度戒備這場蝗災,防止受災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4千億蝗蟲大軍來襲,印度糧產減少3-5成

15日,中國科學院的微信公眾號「中國科訊」披露,4000億隻沙漠蝗蟲已經衝進巴基斯坦和印度,作為中國鄰邦,其境內的蝗災對中國是否存在威脅,又如何防禦和治理,是現在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巴基斯坦官方表示,蝗蟲大軍目前每天破壞約為3.5萬人的口糧,如任其發展,國家將會無糧可收;為此,巴基斯坦已經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指出,有4000億隻蝗蟲攻入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向其它邦蔓延。因糧食被吃光,駐查該邦的70萬軍隊不得不撤軍,這也直接緩解巴基斯坦的壓力。

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產量大減30%至50%之間,令印度政府非常擔憂,印度總理莫迪更是主動向巴基斯坦示好,要求停戰。

這4千億隻蝗蟲大軍是從哪裡來?主要成因為氣候變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這波非洲蝗災源於2018年夏季在阿拉伯海形成的颶風;在颶風侵襲沿岸國家後導致環境改變,使蝗群於2018年秋冬至2019年間逐漸在東非形成,

東非19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

從2020年1月份開始,數千億的蝗蟲率先攻入非洲肯亞糧倉,在肯亞,估計有多達1000億至2000億隻蝗蟲侵襲約2400平方公里土地,恐損失足以供應8400萬人一天的糧食,然後蝗群轉移到烏干達、伊索匹亞等鄰國,2月初索馬里也因蝗蟲啃食農作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這批蝗蟲數量龐大數十年僅見,並以每小時16至19公里的速度飛行,東非卻只有零星8架飛機可噴藥,讓專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爲此,聯合國宣佈全球進入緊急戒備,估計東非有多達19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

「中國科訊」的文章介紹說,蝗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遷徙害蟲,而「沙漠蝗蟲」是最具破壞力的種類之一。它們每平方公里可以達到4000萬隻,每天可飛行150公里,而且成蟲壽命長,可以活100多天。

圖片為蝗群行經非洲、中東、南亞路線圖。

蝗群先頭部隊已抵達新疆邊界

如今,成群沙漠蝗蟲已經飛過紅海,侵入歐洲和亞洲,侵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國網友發佈視頻稱,蝗蟲先頭部隊已抵達新疆邊界。

同時,由於中國正努力遏制武漢肺炎擴散,繼續對80多個城市實施封鎖,蝗災若來襲,進一步增加中國糧食產出大減的擔憂。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科訊採訪未具名的專家表示,目前非洲蝗蟲從印度直接進入中國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其生存條件在中國並不完全具備,且中國擁有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但不能掉以輕心,要密切關注印巴蝗蟲的遷飛路徑,以及是否有本地蟲源的參與。如果蝗蟲群繼續朝東到達緬甸,就極有可能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造成直接威脅。

蝗军先头部队已抵达 pic.twitter.com/n1qymZadfR

— Observer (@kboOCtayzFJnXwx) February 15, 2020

中國已有瘟疫,不能再有蝗災

這一消息被中國網絡平台及媒體轉載後,引起許多中國民眾關切。網友紛紛表示:「中國已經被新冠肺炎折騰夠了,不能再有蝗災了」,「希望政府拿出辦法事先防範,不要重蹈覆轍(指新冠肺炎疫情)了」。

也有網友表示,中國官方這次(指蝗災)「終於學乖了,曉得事先透風,先讓百姓知道」;然而,部份網友則質疑非洲蝗災不至於侵襲中國的看法,認為「新冠肺炎殷鑒不遠」、「小心駛得萬年船」。

更多內容

砸麻將桌、打巴掌、墮長綁繩遊街...中國基層防疫走文革路線

武漢肺炎疫情「可防可治」?從共軍繞台、全國兩會延期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