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男孩從台中啟程 到更遠的地方

人物

12月的大肚山上,到處傳來佳音。離開以後的日子,多少經過一些谷地,最低的谷地。但是祝福的回聲,至今來來回回撞擊在我的內心。

沒想到作為東海大學的大一新鮮人,竟然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記得初搬宿舍那日,父親母親陪我安頓好今後起居的座位與床鋪,3人表面看似愜意,還在校園散了一個小步。那時天色將晚,我們沒有準備共進晚餐的打算,只是腳程放得很慢,走在這座如同名勝風景區的校園,我知道自己是即將留在原地的人。

新世代作家楊富閔在東海大學一點一滴孵化著珍貴的文學夢。

以東海為核心遇見台中

那時因為住宿,加上固定早掃午掃,我的一日作息十分規律。生活與校園難以分割,我在網路為此有個平台,日記一般記錄著我的24小時。我的手上也配備一台剛買不久的數位相機,好像長出另外一隻眼睛,過著看似學習獨立,其實也是團體的全新生活,完全可以感覺自我的形貌突然變得相當鮮明:我為什麼會在這裡呢?我又要去哪裡?這些看似哲學的發問,山霧一般的迴盪在我的內心。18歲的我就住在這座能夠感受四季變化的學校,細心孵化著關於文學的蛋夢,過了十幾年後,慢慢回想,覺得自己真是特別幸運。

後來我與這座城市的記憶,大抵都從18歲講起,而18歲的記憶又與東海校園疊合,彷彿就以校園當核心,即能輻射而出更多與更遠的回憶。只是回憶的盡處會是什麼?猜想是否就會遇到當年留在原地的自己,然後略帶羞澀地向他問路。那時確實常常在校園迷路,拿著地圖不知身在何處。

東海太大了,說這話的時候心中多麼雀躍;東海也位處山坡,於是樓層都有落差。我從1樓進去竟從2樓出來;我在3樓上課,最後從4樓離開。但我樂於迷路與樂於問路,從秋至冬,漸漸摸索出自己的邏輯,心中有了東西南北。

不過大一的我,卻是特愛回家。那時我們要修英文,課程統一排在週五下午,白色的語言教室,聚集著18歲不同系所的新鮮人。我總拎著大包小包走進教室,然後分組開始進行會話練習。我講得並不流暢,如同我還在適應的新的日子。下課鐘響直奔校門去搭統聯客運,其實我沒有要趕任何一班車,回家的身姿不知為何總是匆匆忙忙,接著短暫停留不到兩天,又匆匆忙忙回來掃週一的早掃、上9點的中文課。

也記得大一那年中秋連假,沒有買到車票,車站人龍曲曲折折,排到當時仍叫中港路的台灣大道。我猜想大概回不去了,又搭車折返。因是重要節慶,室友全都散光,整棟宿舍人數所剩無幾。父親聽聞就說他要驅車北上。父親與我當年在志願選填意見小有分歧,但我仍記得,為了避開車潮因而半夜出發的他,以及深怕睡過頭,而躺在床上兩眼晶亮的我。那個中秋清晨,我又躡手躡腳地拎著行囊,穿過天色未明的東海清晨:看著木式建物的宿舍、健行中的長袖長褲男女。最後我就站在校門,馬路那頭父親向我揮手。這裡是極其寬敞的快車道路,山上溫度很低,我想我們都同時發現彼此穿得非常單薄。

楊富閔大學時住在一個處處能拍,也很好拍的校園,尤其喜歡文理大道。

18歲的精采孕育創作的養分

後來因著期中考試,初次週末留在東海。時序已經冬初了。這才發現假日校園如此熱鬧。那時我的床位對準一扇氣窗,氣窗外是密林,不知名的綠樹終年有松鼠穿梭。我常在假日的響鐘之中醒來,同時聽見遊客零星的笑鬧,他們急切呼喊,他們正在取景。原來我住在個處處能拍,也很好拍的校園。

18歲那年,我尤其喜歡文理大道上的婚紗團隊,新人應該是我的學長姐;我喜歡陽光鋪滿工學院的草坪,有人向我問路,他們要去的地方,走路還要一段時間,我給了他們一條途經相思森林的小徑,感覺我已變成可以指路的人。我喜歡斜身躺在路思義教堂,然後獨自散一段更長的步,邊走邊拍下去牧場。這時如果覺得腿痠,可以搭公車上山,一路爬行坐到東海別墅覓食,也有一票玩到底的感覺。

冬天到的時候,聖誕燈飾全部亮了起來,嚇了我好大一跳,心中滿是驚喜。東海過節氣氛濃厚,活動特多,而我是一個熱愛慶典的人。據說這裡冬天格外寒冷,而首波寒流很快就要來襲。冬天天色很早轉黑,那時我正修習一門現代詩的習作課,我對詩的體會於是都與天色相關,我的作品也都跟天色連結。

記得我裹著厚重外套,緩緩離開日光燈亮、格局方正的教室,禮物一般的人文大樓正在發光,我喜歡來到5樓的天台,台中城的夜景等在前方。這輩子初次看夜景就在東海:這是新光三越、那是高速公路,遠方暗影大概是山,而路思義教堂就在你的眼前。

東海過節氣氛濃厚,活動特多,冬天的時候還會有各式聖誕燈飾。

18歲的時候,我曾到過一個距離故鄉不近也不遠的校園,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會再去更遠的地方?12月的大肚山上,到處傳來佳音。離開以後的日子,多少經過一些谷地,最低的谷地。但是祝福的回聲,至今來來回回撞擊在我的內心。

楊富閔profile

1987年生,台南人,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戰後台灣文學、文學寫作與教育。

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編有《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與梅家玲、鍾秩維合編)等。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玉山文學獎散文首獎、打狗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等獎項。

本文轉載自《漾台中》。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