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針線繡畫編織鳥語花香 織錦刺繡師范鳳琴

職人

以水墨畫工筆為架構,繡花車針作畫筆,繡線為顏料,結合堆疊技法,范鳳琴總是能讓梅花繡作品栩栩如生、維妙維肖,並自1988年起連續三屆獲得傳統工藝獎肯定。如今她更開設工作坊,希望將這項工藝技術永續傳承下去。

就讀國小時,拿著父親回收的舊毛衣拆出毛線,再取附近宮廟的香當成棒針織毛線,是范鳳琴幼時難以忘懷的記憶,也是她對手工藝產生興趣的起始點。從小內向害羞的她,比起跟其他小孩玩樂,更愛自己一人安靜做手工藝。

為了呈現不同色彩與陰影,必須來回反覆刺繡,十分考驗眼力與耐力。

結合刺繡與繪畫,開啟創作之路

國中時期,范鳳琴在家政課所做的刺繡作品,靈活生動的精巧手藝,讓家政老師一度誤以為是找其他人代做的,「我記得家政課最後拿到98分,因為有個地方要用粗針繡,但我只有細針,所以被扣分,但我已很滿足了。」范鳳琴笑談往事,除了開心還能感受到一些自豪。

因此,在家政老師介紹下,范鳳琴開始為工藝行代工,但始終是照著別人已預設好的圖樣完成作品,不是自己的創作。直到有一次在台北參觀梅花繡展覽後,范鳳琴終於確信融合刺繡與繪畫的技法,正是她最想要從事的創作。

她便拜師學藝,不辭辛勞每天台北與桃園之間來回上課,一開始不習慣電繡車的操作方式與速度,一度想要放棄,但在同學與先生的鼓勵下,她還是堅持下去,或許與她從小超乎常人的耐心有關,這也是從事梅花繡工藝最需要的人格特質。

以自家巷口酢漿花的繡畫耗時半年才完成,碎石子的立體感相當逼真。
活靈活現的鴛鴦戲水,為范鳳琴國中時期的優異表現。

超乎常人毅力,堅持超越自我

談起梅花繡,范鳳琴靦腆笑說是打從心底喜愛這件事,以前白天要幫客人修改衣服、繡學號,她還是擠出時間做梅花繡。「有時忙到晚上9點多,想說再稍微繡一下,結果回過神來已經是凌晨1點!」范鳳琴十分樂在其中,而未注意時間流逝之快。

在越繡越得心應手下,范鳳琴開始參加工藝相關競賽,她表示並非為了比賽得獎才繡那些作品,而是有自己的堅持,她的作品從構圖、打樣、配色線到作品完成,耗費的時間從數月到半年以上都有,為了自我要求,她說「作品一定要比先前進步,我才會拿去比賽。」每次作品的呈現都要努力超越自己,是范鳳琴定下的目標。

范鳳琴先打出野薑花線條草稿,再用電繡車繡上不同的色彩。

用心感受,生活俯拾皆美景

至於問到繡畫時,如何獲得創作靈感?范鳳琴毫不遲疑的說,定居在桃園後,生活周遭都是她繡畫的題材來源,「像是那幅就是我去觀音區看到的蓮花,這幅是巷口牆角開的酢漿草。」聊起掛在客廳一幅幅的作品,范鳳琴如數家珍。

數十年來,花草植物為范鳳琴最常創作的主題,「靜下心來觀察周遭,就會發現一花一草都有魅力。」也難怪她從不覺得靈感枯竭、創作瓶頸的時候,因為只要用心觀察與感受,生活處處都是美景,處處都是藝術。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