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請外籍看護伴老 吳若權靠尊重與關心建立良性互動


「伴老」是許多人的中年課題,但忙於事業或照顧下一代的人都會委請看護照顧,因此如何和看護建立良性互動,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能平和共處,也是一們學問。知名暢銷作家吳若權在步入中年後,開始擔照顧年邁父母的責任,他認為雇請外籍看護與被照顧者相處,一定要顧及心理因素,才會有良性的合作關係。

撰文=吳若權

媽媽剛中風的前幾年,家裡並未聘用看護。我們天真地以為,靠我和爸爸兩個人輪流照顧,可以應付得過來。

其中有親友建議過幾次,但媽媽始終堅持反對。

她當然是捨不得我因此要多花一筆可觀的錢,這點理由我還能理解,並想辦法說服。另一個有關家裡多個外人的適應問題,飲食習慣和居住空間都必須重新調整,我就比較沒辦法勉強她。

這件事情推延三、四年以後,直到爸爸突然病倒,媽媽才覺得事態嚴重,同意我們雇請外籍看護工。

我以多年企管顧問的經驗,詳細擬妥「工作職務說明書」、「考績評量表」、「人力需求條件」、「手機使用辦法」、「放假與補假須知」等表格,細節規劃到外籍看護每天要做些什麼事、幾點起床、幾點午休、幾點就寢。並且按照媽媽的期望,量身訂製般地說明對方應具備的身高、體重、力氣、髮型……這絕對沒有任何歧視的意味在內,而是希望對方的條件,可以符合這份工作必要的需求,彼此合作愉快。

家庭對待看護,就像企業聘雇員工,光是「將心比心」是絕對不夠,必須要有明確的規範,以及基本的守則,據以溝通彼此的期望值,才能有共識。

初期最大問題是語言不通,要靠自力救濟

用這種方式徵募看護人才,彼此的基本期望都不會有太大落差。更何況,最近這幾年,人力仲介公司都可提供遠距視訊面談,可以透過網路先認識彼此,聊過天再決定是否要合作。

比較挑戰的困難是,台灣的法令與規定,並未真正符合家庭的實際需求,部分條文也不能保障外籍勞工的工作權益。

以最基本的語文程度來說吧,日本的規定就很嚴格,必須要有基本會話能力,才能擔任居家照護工作,因此能進入日本擔任看護的外籍工作人員並不多。台灣勞工部門對語言的規定很寬鬆,仲介公司也沒有給予足夠的語言訓練,幾乎所有外籍看護進入台灣家庭,初來乍到的溝通狀況,都是雞同鴨講,主雇雙方都很困擾。

針對語言問題,我的方法都是自力救濟,除了親自密集訓練之外,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加強,先從簡單的物品名稱教起,慢慢再傳授動詞與形容詞。若家庭狀況許可,每天讓看護陪長輩看電視,也是學習語言的捷徑。但是,電視節目要慎選,否則學會語言的同時,也學到扭曲的價值觀。事後若要矯正,就非常困難。

一切照護,都要以長輩為優先

家中聘用外籍看護,不要只是想著多了一個幫手,巴望著把所有的家務都丟給她,如果抱持這樣的心態,肯定相處不來,雙方都很痛苦。

一切照護,都要以長輩為優先。不要過度差遣外籍看護,去做長輩照護以外的工作。

工作的職掌,要合情合理,還要合法,並且充分溝通清楚。工作的內容與方式,要花時間教導。彼此的關係,要從了解與信任開始經營。相互之間,也都需要情緒管理。

家中無論是值錢的貴重財物,或是小小的零錢,都要妥善保管好。冰箱的食物、櫃子的零食,也要留意。最忌諱的是,自己不經大腦去整理,突然發現短缺,無憑無據就懷疑看護偷竊。

把握心理因素,彼此相處愉快

經過多年的相處,累積豐富的經驗,我發覺跟外籍看護相處,還有幾個心理因素一定要留意:

1.把需要被照護的長輩,當成家中的大家長,他是最重要、最受尊重的。即使這位長輩已經失智或沒有行動能力,家人也要以身作則,把他當作活菩薩般尊敬愛戴。如果不這麼做,甚至把長輩當成負擔,看護也會跟著有樣學樣。不懂得尊重長輩,就不會盡責照顧,到頭來累到的還是雇主自己。

2.給外籍看護足夠的尊嚴。「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的激勵與管理原則,同樣適用於外籍看護身上。我會盡量在自己的親戚朋友,或是看護的朋友面前,表達對她的稱讚與感謝,這樣的做法很有效。你愈尊重她,她愈尊重自己。即使她剛來時,不太聽得懂話也不太會講話,彼此溝通很辛苦,有些詞彙教了很多次,她還是忘光光。我私底下有時候很氣餒,會勉勵她更用心,但是出門在別人面前,我會說她很努力學習。這不是說謊,她真的有努力學習,只是還沒有學會而已。

3.給外籍看護充分的關心。她們剛到台灣,離鄉背井,人生地不熟,適應期會有很多困難,也會很想念家人。必須對她們多關心、多體諒,才能幫助她們儘快適應環境。我會學習她的母語,也會藉著她打電話回家鄉報平安的時候,和她的家人問好。用最真誠、最簡單的方式表達關心,彼此的合作關係就會擁有好的開始。

內容來源: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由遠流出版授權轉載,原文標題「與看護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