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王內鬥爆家族企業隱憂?三種方式減少紛爭


老牌生技廠葡萄王爆出涉嫌將過期產品改標販售,包括旗下最熱銷的靈芝王等產品,而日前葡萄王於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家族的母親、同時也是葡眾董事長曾張月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意外點出背後家族內鬥和兄弟鬩牆的無奈故事。

葡萄王二代接班曾是成功範本

葡萄王創辦人曾水照有三名子女,原本一直被外界視為接班人的長子曾盛揚原先負責主導上海葡萄王營運,長女曾美菁則是負責直銷通路葡眾,次子、同時也是現任葡萄王董事長曾盛麟原本在英國念書、工作,2010年時則被父親找回來,分別歷練於董事長特助和執行副總職位,規劃公司的整體轉型計畫。

不過,由於曾盛揚於葡萄王一直未有明顯戰績,負責的上海葡萄王幾乎連年虧損,因此曾水照2014年12月過世之前即宣布由次子曾盛麟接班葡萄王集團,曾盛揚後來則陸續辭去葡萄王內的相關職務,並出清手中的葡萄王股票,逐漸淡出集團。

葡萄王的接班過程一度被外界評為二代接班的成功案例,長期研究家族企業的交大財務金融所教授葉銀華無奈表示,「其實葡萄王的接班傳承算是相當不錯,傳給較有能力的人,同時也留有股份給長子,只是家族企業未來不可預期的變因太多,就算做好萬全的接班規劃也難以預防。」

事實上,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最新調查統計顯示,「未來5年家族企業的主要挑戰」一項中,視家族成員衝突為挑戰的有19%,雖然並非國內家族企業最擔心的部分,然而和世界平均11%相比仍高出不少。

經營權和控股權如何切割分配

2016年對一些家族企業來說,可說是相當不平靜,由家族成員間衝突而衍生的經營權之爭還包括長榮集團和老牌飲料廠泰山。葉銀華指出,家族企業要永續經營並且避免家族間的內鬥,就必須於交棒接班前將經營權和控股權清楚分配,一般來說有三種方式。

首先,就是將經營權和控股權同時交給一個有能力的人全拿,至於其他家族成員只能分得財產管理所得,這種方式最能有效避險家族成員間的紛爭,這以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接班分配計畫「長子得實業、次子拿現金」最為經典。

第二種方式是乾脆將集團分拆,但這必須要將最上層的控股權清楚切割乾淨。葉銀華舉例,以泛新光集團吳家來說,就是控股權未分割清楚,導致後續屢屢傳出問題,加上新光大家長吳桂蘭已經去世,新光集團未來的動向值得留意。

最後則是選擇讓下一代共同經營,此種方式以富邦集團的蔡明忠、蔡明興最為顯著。不過葉銀華也指出,未來第三代能不能維持和第二代一樣同心協力還是個問題,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建議能逐漸朝向家族控股公司的方向經營。

葉銀華認為,其實台灣家族企業色彩近幾年已經逐漸淡化,各界更該持續關注並強化的應該是「公司治理」,「就以葡萄王的事情來說,若他們秉持誠信經營,沒有這些涉嫌造假的事,難道還會被抓到把柄爆料嗎?」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