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藥廠警告半年內恐斷鏈 日本與4百家廠商合作提高國內醫藥產量

醫藥保健

日本與400多家廠商合作,將提高日本國內醫藥和醫療用品產量,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因為40%的學名藥(又稱仿製藥)生產商警告說,供應鏈可能在6個月內斷鏈。

武漢病毒大流行,使日本對進口醫療用品的依賴日漸凸顯,日本政府已開始與400多家國內公司合作,以提高國內的產量。

仿製藥是最為脆弱的領域,日本製藥商約一半的原料藥(API)從中國、南韓和其他地方進口,但是,當前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在嚴重干擾世界各國海關的通關程序

一家貿易公司抱怨,以前交貨時間通常只需要4到5天,現在拖延到3周之久。

40%藥廠警告供應鏈可能會在半年內斷貨

《日經新聞》調查的45家日本製藥公司中,約40%警告其供應鏈可能會在半年內斷貨,東和藥品已經在調整高血壓藥物和抗生素的出貨量

日本一所大學醫院的一位醫生說:「一種抗生素的庫存用完,我們便改用另一種抗生素,但是大家擔心可能會有副作用。」早在今年2月,學名藥大廠醫工(Nichi-Iko Pharmaceutical)就宣布,不再供應頭孢子素類抗生素cefazolin,進而引發醫院缺藥的危機感。

1971年,cefazolin首次在日本問世,廣泛用於預防手術後感染,日醫工在抗生素仿製藥市場中佔有60%的市場。

日醫工停售cefazolin抗生素

日醫工原本依靠一家中國公司來提供必需活性成分,但是這家供應商缺乏足夠的廢水處理設備,被中國當局強迫關閉時,日醫工被迫停止向加工處理抗生素的義大利包商出貨。

日醫工後來找上印度的替代供應商,洽談供應事宜,並很快簽署合同。總裁田村雄一說:「我們預計今年內將恢復出貨cefazolin。」

日本的非專利藥製造商最初是在內部生產或在國內採購前驅藥物成分(又稱為原料藥),但是後來為了降低成本,他們開始在海外購買。廉價的中國市場現在佔日本藥廠所需化學物質貨源的一半以上。

日藥廠想辦法讓供應商多元化

Tazopipe的活性成分也是依賴單一中國化學廠商,容易遭受斷貨風險,所以,有更多日本藥廠想辦法讓供應商多元化。

一位高級主管說,澤井製藥(Sawai Pharmaceutical)現在製造約740種仿製藥,其中50%的前驅藥物成分是跟多家公司採購而來,他們希望將這種比例提高到70-80%。該公司正在考慮將主要藥品(例如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的原料供應商擴大為3家或3家以上。

東和藥品現在從日本供應商採購55%的原料藥,並正在提高自家內部的生產能力。它收購了第一化成(Daiichi Kasei),並投資約70億日圓(6,500萬美元)在2015年啟動生產基地,到2020年度,該公司設定的目標是生產40多種前驅藥物成分。

鼓勵學名藥降價,造成藥廠無利可圖

但是,只有大型藥廠才有能力採取此類應變措施。日本政府鼓勵使用仿製藥,以減少醫療費用,因而造就一個規模1兆日圓的日本仿製藥市場。同時政府規定,法定藥品價格每年需調降一次。

一位製藥公司負責人承認,「幾乎所有這些藥品的售價都低於成本。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不要再賣這些藥品了。」

9月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說,抗生素的供應是國家安全問題。日本化學療法學會和日本傳染病協會等四個學術團體發布該報告說:「我們應該提高藥品價格,並支持資本投資國內生產藥品和原料。」

9成以上呼吸器仰賴進口

除原料藥依賴中國外,日本90%以上的呼吸器也是仰賴進口,其中許多從歐洲和美國進口,呼吸器是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重要醫療器材。

從瑞典進口和經銷呼吸器的電器公司Fukuda Denshi說:「我們正在收到日本國內醫院更多的詢問,但是,因為歐洲和美國病例仍在增加,我們不知道,瑞典向日本出貨的呼吸器數量是否會增加。」

中國更是日本口罩和防護衣等防護裝備的最大宗來源。日本的外科口罩約有70%至80%仰依賴進口,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日本製造商在提高國內N95口罩產量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但N95口罩的需求量非常大。

外科口罩約有70%至80%依賴進口

隨著大流行的蔓延,各國一直爭相搶買口罩。儘管夏普和一些公司的口罩已經進入日本市場,但日本仍然面臨短缺問題。

財經和衛生部門正在收集400多家醫療用品的公司以及設備製造商的訊息,400多家公司表明願意協力製造醫療用品。這一份清單將提供給日本醫學會和各醫院參考,以幫助他們更快地找到所需用品的供應商。同時,財經部門將在全日本設立服務台,以爭取更多的公司參與協力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