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後蔡總統需要面對的第一道政治問題:台灣憲政改革

憲法

(讀者投書-作者為李坤融,大學生。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520總統就職大典後,近日除了新的人事調整消息之外,立委蔡易餘擬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修正草案」撤案訊息也餘波盪漾。

該案主張內容為:我國與中國之關係已不再以「國家統一」做為最終目標,因應我國政治現實及發展,應修正「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將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修正為國家發展之需要。撤案舉動,除了游錫堃院長說的黨團無共識之外,也代表了就職大典時,台灣對中國的政治態度。

台灣國家正常化遲遲無法前進

蔡易餘說,為避免在野黨配合中國見縫插針,中國藉此大作文章,威脅台灣的和平,有義務避免台海局勢失穩。然後撤案的舉動,勢必影響獨派人士的不滿,就如時代力量所述「國家定位倒退嚕」,台灣國家正常化遲遲無法前進。

長期以來蔡政府對於兩岸論述,引來許多獨派的不滿,若蔡總統要解決或舒緩長期來的獨派批評,在520就職之後,應將兩岸立場、憲政轉型做更進一步的新論述。同時,能夠合體的議題是4月30號獨派大老辜寬敏提出的「台灣新憲意象公投」。

這是蔡政府需要面對的第一道政治問題,該議題爭議遠遠比蔡易餘修正草案還來的更大。因為新憲公投的討論,除了修改國家終極目標之外,更牽涉到國家領土的情況,涉及範圍廣泛、且更具爭議,但卻是台灣遲遲未面對的問題。

然而,若蔡政府能夠抓緊與台派合作的時機,在最後一任的任期中,攜手努力,就如選舉前的抗中保台,集結各方、各界能量,最後達到台灣人民的想像。

「台灣新憲意象公投」將憲法改造議題回歸民意

台灣新憲意象公投當中,有兩個題目「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這兩個提案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台灣人民第一次能夠決定對國土的想像、對人權的想像、對社會保護的想像,更是實踐國民主權的概念。但該公投案,能不能進入第二階段,雖然仍是未知數。

將憲法改造議題,回歸於民意,盡可能減少代議士操作的空間,除了能減少政治壓力及派系鬥爭問題,能夠議題回歸人民手中,讓台灣社會人民相互論述自己的共同體。當權力回歸至人民,能夠實質減少兩黨批評聲浪,將重點聚集於憲改、制憲,的實質內容,透過各憑實力論述的方式,去實踐台灣人民對國家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