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前 環團再為南部水資源、垃圾山、大潭藻礁向總統請命

政治

6月5日就是世界環境日,今(4)日全國NGOs環團代表與總統蔡英文見面提交28項建言,呼籲履行承諾,另外也必須啟動大潭藻礁自然地景審議,而今日一共有12個環保團體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有三位是今年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張豐年、方儉與徐世榮,提交建言提交給蔡英文希望履行承諾,包含南部水資源問題、垃圾山、搶救大潭藻礁行動、綠能產業政策、成立24小時動保專線等等。

日前在第17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周桂田表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快速跨界的議題,衝擊了全球經濟、政治、醫療及倫理,近20年來許多極端天災成為「破壞性的新常態」,這在之後會逐漸成為常態。周桂田指出,全球現在面臨疫病、老化及氣候的威脅,因應這次疫情,紓困是第一線的救急,但為了兼顧環保讓企業轉型,「綠色振興」勢在必行,全球都趁著這次新冠疫情發展新的經濟模式及產業轉型。

周桂田也提到,根據外國研究顯示,最難轉型的前4大產業分別為石化業、鋼鐵業、水泥業及運輸業,台灣許多大型產業仍圍繞上述4大產業,若不趁這次機會跟上世界潮流,將來面臨的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經濟上的嚴峻考驗。

其中最為爭議的大潭藻礁保育議題,曾在2018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提出並最受矚目,蔡英文在回應環團建言時強調,「藻礁被破壞不是我們的選項」、「考慮開聽證會」,可是之後的情勢發展則與蔡總統所說的理念嚴重背離。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指出,桃園藻礁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但是觀塘三接工程卻會破壞藻礁逾300公頃,一旦破壞就無法恢復。

何宗勳表示,全國環境會議舉辦17年來,雖然每年都會與歷任總統提交關於環境保育議題的建言,但得到的回覆與承諾都不是很理想。儘管蔡英文在八百萬票獲得連任,但今日提交的28項建言有6項是在去年已提出,再新增今年的22項建言,希望在下個任期能夠跳脫老舊經濟發展思維,並履行承諾以達到台灣社會轉型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