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新抗中戰略經濟時代來臨 我們都在歷史的轉折點上

兩岸國際

庚子年真的是無比變動的一年,延續自去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以至今年武漢肺炎對世界各國的衝擊,再加上美國街頭動亂對美國政局所造成的不確定因素,讓2020下半年的全球局勢深陷撲朔迷離。

但幾乎可以確定的,2020年將會是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不論是國際關係或是經濟結構,都不再能回到新世紀20年以來的局面。

美中關係改變促成歷史轉折點

中國與美國的改變,絕對是促成這個歷史轉折點的重要因素。

中國自2018年習近平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以來,中國社會的氛圍就起了巨大的轉變。

不論是經濟模式上的國進民退實質宣告了重回社會主義一黨專政路線的國家計劃經濟,或是在國際局勢上一帶一路從新制度經濟學概念下的共生共榮轉為全球性的滲透收買,以至於對新疆維吾爾香港問題的強硬態度,都正式宣告了中國已經跟過去不一樣。

習主政下的中國成了「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

在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不再是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的全球投資樂土,也不再是西方世界期望透過市場經濟可以文明進化的歷史古國,而是如同宮崎駿「神隱少女」筆下的無臉男,不斷的以金錢操弄著人性的貪婪,進而吞噬著一個又一個願意交易的靈魂。

而美國自川普總統上任以來,在「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願景目標下,全面檢視重整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

除了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深陷泥沼的戰場順利脫離,更在東北亞順利消弭了北朝鮮的核武及飛彈危機,讓美國在全球戰略上得以重整資源在印太戰略的佈局。

而適逢中國內部對民族主義作為鞏固政權的剛性需求,印太戰略順利火上加油的激起中國的對抗意識,讓中國在涉外事務的基本戰略從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快速轉成強權對抗的思維模式。在之後的美中貿易戰階段,這種以戰逼商的策略就成了川普政府對中政策的核心基調。

世界經濟主流:新抗中戰略

即便是武漢肺炎疫情與街頭動亂在目前仍紛擾著美國社會與總統大選的選情,但是整個新抗中時代的戰略概念已經儼然成為美國跨越兩黨的國家利益共識。

除非中國在美中貿易關係當中主動做出超乎美方預期的重大實質讓利,否則非常難以扭轉這個已經成形的新美中關係。但是深陷在對抗主義思維與民族主義維穩需求的北京政府顯然沒有意識到,或是無法選擇這個選項,所以可預期的,在未來的幾年當中,新抗中戰略將會成為世界經濟趨勢的主流。

美國圍堵性戰略:驅回而非擊敗

首先是整個產業鏈價值鏈與生態圈的重整。美國政府在幾次正式的發言當中的措辭,都強調是要將中國「驅回」(push back)而非「擊敗」(defeat)。

這個精確的用詞闡述了美國政府的圍堵性戰略思維:也就是中國你關在自己的牆裡要怎麼玩隨你的便,但是只要踏出中國,就必須遵循這個世界文明的遊戲規則。不論是在智慧財產權保障,關稅貿易壁壘及公平交易,生態環境保護,洗錢防制與犯罪預防,中國所必須遵守的不是「美國價值」,而是世界經濟社會所必需賴以前進的核心基本規範。

換言之,美國也充分體認在全球經濟時代,美國經濟不可能完全獨立於中國而存在。但是從過去的期待改變,到未來的只要這個普世價值受到威脅的產業鏈就從中國撤出。

抗中時代的經濟戰略,各國企業必須自這個基調作為重新思考的起點,考量自身與中國相關的整個產業價值鏈是否符合這個框架的要點,思考在未來幾年的全球政經局勢下,是要選擇繼續投入詭譎多變的中國市場尋求富貴險中求的回報,還是要擁抱以美國與西方世界為主的文明經濟規範。

企業應考慮積極轉進印太市場

當然,另一個考量是在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基礎。如果企業本身在過去的競爭力是基於生產要素與生產成本,那麼在新抗中經濟時代的印太市場是一個可以積極轉進的選擇。

如果企業本身的競爭力是基於廣大中國市場與其中各式各樣的尋租模式,要積極思考的就是未來在中國的停利點及獲利的出場模式。如果企業本身的利基是基於不斷的研發創新,那麼新抗中經濟下的知識經濟人力資源蓄積就是下一個世代決勝的競爭力。

不只是台灣,而是全球各國都必須正視且快速檢視這個庚子年的變局。武漢肺炎疫情與美國街頭暴動並不會改變這個已成定局的大趨勢,甚至只是更讓這個趨勢加速進行。

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並不是膚淺的零和對抗,而是整個全球價值陣營的檢視與重整。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任何的選擇,都影響著個人,企業,甚至國家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基礎。

是的,我們都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