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檔金融股股利公布》今年投資人要不要參與除權息?可注意這項指標

股市投資

每年的6月至8月正值台股除權息旺季,投資人若參與除權息無非就是希望自己買進的股票能夠完成填權填息,而一向是熱門存股標的的金融股,今年面臨超低利率等逆風環境,讓不少投資人想問,今年要不要參與金融股的除權息?

元大期每股配現金股利3.2元最高,統一證殖利率逾8%

觀察盤面上44檔金融股的2019年股利政策皆已全數公布,合計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以元大期貨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2元最高,其次是台名保經每股分派3元現金股息,而上海商銀每股配發2.05元現金股利居於第3名;至於國泰金、富邦金則是皆配發2元的現金股利,位居第4名。

若將金融股細分成金控、銀行、證券、保險4大類別,其中在金控與銀行個股當中,合計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以6月12日收盤價估算,又以聯邦銀的預估殖利率達7.27%居冠,其次是國票金7.07%,另外,仍有不少個股殖利率也落在5~6%以上。

而在證券與保險個股當中,合計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以6月12日收盤價估算,統一證配發1元現金股利及0.2元股票股利,合計殖利率高達約為8.89%,而群益證每股配發0.8元現金股利,殖利率也約有7.92%;福邦證每股配發0.7元現金股利,殖利率則約為7.87%。


 

能不能填息關鍵在於未來獲利表現

去年一整年是國內各金融業大豐收的一年,整體獲利寫下歷史最高紀錄,也因此金融股的股利政策也普遍高於過去殖利率4~5%的水準。不過,每年都要提醒投資人的是,若參與除權息,必須完成填權息才算是真正把股利放進自己的口袋當中。

啟發投顧分析師李永年也說,「殖利率的高低代表著過去,但能不能填息必須看未來的獲利表現。」

他表示,去年金融業的股利政策確實相對良好,雖然今年前5月還看不出疫情對於金融業的衝擊,但是下半年受到全球央行接力降息,銀行利差持續下探,金融業的獲利能力勢必將有所衝擊;其次是中小企業恐怕難以熬過疫情打擊,銀行業可能得被迫吞下大筆呆帳,「雖然政府一直想盡辦法要幫助這些中小企業,但是疫情究竟會到什麼時候,沒有人會知道。」

在上述的不確定風險因素之下,李永年對於未來金融業的股價表現相對保守看待,但可預期的是,今年金融股的填息速度可能將會比往年來得更加緩慢。他認為,「真的要參加金融股除權息的話,或許去參加0050的除權息,至少風險還能分散。」

參與金融股除權息之前,可先觀察外資操作動向

不過,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說,金融股在國內仍具有穩定配息、波動度相對低的優勢,加上金融股的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相對於其他產業偏低,仍是不錯的投資標的,尤其目前這一波金融股的位階仍相對落後,上漲動能依舊是有機會。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新台幣匯率相對強勢,包括保險業、銀行業等海外投資也可能受到影響,各別公司的避險策略是否維持穩定,也是一大關注重點;另外,接下來金融股面臨後疫情時代大環境的景氣變化,其變數也需要多加留意與觀察。

黃文清建議,投資人還是要檢視基本面情況,包括公司營運是否能成長、是否符合未來重要產業趨勢、甚至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等維持未來獲利的重要指標來評估是否參與除權息。他舉例,像是金融業在香港的曝險比重相對高的公司,類似的風險地區就要特別小心。

李永年也建議,由於大部分的金融股是控制於外資手上,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在於,外資在除權息之前對於金融股的操作是買超偏多還是賣超偏多,大約就能一窺外資對於金融股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