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佳人、黑人牙膏到「美白」產品遭下架 下一個會被顏色審查的是誰?

國際

繼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表示,正在評估和改進旗下牙膏品牌「黑人牙膏」後,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在19日宣布,美白產品強調「去黑斑」、「更亮白」恐有種族歧視疑慮,將停售美白系列產品。

在反歧視浪潮之下,「黑」與「白」的對立更加嚴重,這樣的顏色審查,不只出現在這兩大品牌,遊戲、影集、食品等,有些受迫於輿論,有些則為求明哲保身,自己先做出改變。

嬌生在反歧視浪潮中屢屢中槍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嬌生旗下的可伶可俐(Clean & Clear)和露得清(Neutrogena )的部分美白產品雖然在亞洲和中東地區販售不在美國販售,但嬌生認為,這些商品聲稱能減緩黑斑,讓白皙的皮膚更勝原先的皮膚或者產品廣告描述它如何使消費者「更徹底變白」,在過去幾周受到討論,而這也不是他們的本意。

嬌生強調,「健康的肌膚就是美」,未來將不再生產或運送相關產品,但在庫存售出之前,這些產品仍會保留一陣子。

事實上,前一陣子在各大品牌加入聲援美國示威「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時,嬌生也加入此行列,卻不被買單,反而出現大規模反制聲浪。

原因是嬌生旗下的OK蹦品牌Band-Aid在此之際推出一系列有淺色到棕色、黑色的OK蹦,想擁抱不同膚色,卻被質疑近百年的大品牌怎麼近期才推出?

種族正義倡議組織Race Forward的研究副總裁Dominique Apollon也說,嬌生停止出售(美白)乳液並重新引入繃帶的決定是正面但姍姍來遲的。

2005年時Band-Aid其實曾推出「 Perfect Blend」希望能匹配不同種族膚色的OK蹦,但由於市場上乏人問津,該系列已經停產。

只在亞洲賣的黑人牙膏黑歷史再度被翻出

捲入這場風暴還有台灣人也相當熟悉的黑人牙膏,黑人牙膏由高露潔與其合作夥伴好來化工(Hawley & Hazel)所有。根據維基百科現在在桃園與廣東都有廠房。

根據報導,黑人牙膏在台灣的市佔率高達45%、中國為17%、新加坡21%,以及馬來西亞18%。

據悉,最初會命名為「黑人」,就是因為想到普遍大眾認知中,非洲黑人面黑齒白,還在廣告上詭稱黑人牙膏配方含有非洲某種樹上的潔齒藥物,該藥物讓非洲黑人牙特別白。

現在因反歧視浪潮而考慮重新評估的黑人牙膏,其實在1990年曾改過一次英文名字從Darkie(黑家伙)改成Darlie(達琳),但中文名字與包裝上的黑人行象從沒變過。

影集、卡牌遊戲、食品,被迫或主動做出調整

不僅於此,《自由之心》編劇約翰里德利(John Ridley)投書媒體,希望能下架《亂世佳人》,因為其美化了1860年代美國南方社會蓄奴的制度,對黑人也有歧視的描述,結果影音串流平台HBO Max也將之暫時下架。

而人氣美劇《六人行》近來也被批評主要演員全是白人不夠多元,編劇瑪塔‧考夫曼(Marta Kauffman)還因此道歉承認自己做的還不夠;已經發行20年的卡牌遊戲《魔法風雲會》,則自我審查因部分卡片有種族主義傾向,而刪除其中7張卡牌,被官方列為禁用卡,而最引起討論的就是其中一張魔法卡「Cleanse」(潔淨)的效果為消滅所有黑色生物(該遊戲的生物有5種顏色分別是白、黑、藍、紅、綠)。

多家食品公司,如百事(PepsiCo)旗下的煎餅楓糖漿、康尼格拉食品的楓糖漿,及稻米食品「班叔叔」(Uncle Ben's)各因為外包裝設計,有人對種族的刻板印象,而宣布將重新審查商標、外包裝等。

民眾情緒高漲,甚至有破萬聯署下架美白產品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加上疫情之下將長期存在的不平等在一夕之間迸發出來,引爆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反對種族不公的浪潮,也讓各界開始重新審視周遭的每項事物,但從商標意象逐步上升的「美白產品」這種「政治正確」最終是否能獲得支持也值得觀察。

畢竟「美白」為目前保養美妝產品訴求的重點之一,且使用美白產品也非因為想成為「白人」而使用,若真要將此產品下架,與其說是因為「歧視」,不如傳遞「不是皮膚白才美」的觀念或許會比較實際,更重要的是一切的去除行動,真能讓社會不再歧視其他種族嗎?

日前英國與荷蘭跨國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旗下一款「Fair & Lovely」的美白霜在印度與亞洲銷售,同樣標榜美白亮膚功效,引發上萬人聯署請願要聯合利華停止銷售相關產品,認為Fair & Lovely可能在灌輸反黑情緒,不過,至今尚未做出任何回應。有趣的是,目前被點名的美白產品的銷售地區都多在亞洲,而不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