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尚未問世、若秋冬又有疫情該怎麼辦?胸腔科醫師:預防武肺的關鍵在...

武漢肺炎

國內新冠病毒疫情有效控制,確診病例連日掛零,雖然全球病例數未能有效控制,但在醫學相關研究下,病毒的傳染途徑、影響方式逐漸被了解,藥物與疫苗的開發也有進展,讓大家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目前新冠病毒對國內的威脅,主要來自境外移入,只要做好邊境管控,相信能讓國內的潛在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這段時間我們注意到雖然許多確診病患在口腔與鼻腔檢驗到病毒,但卻不是所有病患都會演變成為肺炎。此外,部分確診患者其實是無症狀或有輕微症狀的帶原者,即使病毒檢驗陽性,但在足夠的休息或支持性療法下,免疫系統就能順利的消滅或降低身上病毒的總量,減少病毒影響。面對可能存在的病毒威脅,如何從源頭管控,也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呼吸道健康和病毒的影響有關       

透過帶原者的飛沫傳播,病毒有機會進入人體。每一次飛沫所攜帶的病毒量會因病毒密度而有不同,但是呼吸道黏膜細胞附近有纖毛及粘液存在,可藉由擺動方式,將病毒移除,同時藉由具免疫功能之黏液清除病毒。然而台灣在空氣汙染及過敏原存在的因素下,呼吸道健康普遍受到影響。空氣汙染和過敏現象除了引起鼻塞及流鼻水外,更破壞了原先細胞排列成的障壁,而鼻腔分泌物的增加,造成病毒附著,導致了病毒停留時間延長,增加影響人體的機會。上呼吸道的問題更進一步影響到下呼吸道的健康,造成病毒得以長驅直入進入肺部產生肺炎。    

因此面對新冠肺炎,其實治療之道在於氣道健康的維持。在藥物方面應該透過抗過敏藥物,以及治療慢性氣管發炎如氣喘及慢性肺阻塞的藥物,降低氣道發炎,同時維持正常免疫力。非藥物治療的部分則須注意室內空氣污染的降低,這部分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及除濕機,維持室內空氣的潔淨。口罩在呼吸道健康方面更是主角,透過過濾空氣污染以及氣道的保溫保濕功能,其實都和這次台灣能夠控制境內疫情有很大的關係。

抗病毒藥物和疫苗開發

如果把口罩和呼吸道健康的維持藥物視為治療病毒的第一線方案,抗病毒藥物則是針對已經有嚴重呼吸道感染或系統性症狀病患的關鍵治療。目前在藥物的部分,進展仍為有限。先前寄以厚望的奎寧藥物,在心律不整的風險導致猝死風險增加外,實證的部分更被認為對病毒的控制效果有限。其他的發展中藥物,也是有療效無法有確切定論的問題,譬如瑞德西韋在中國和美國的臨床試驗,在疾病相關死亡率的部分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部分主要是由於新冠病毒會透過病毒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方式影響到身體器官,所以治療的複雜度也會影響到藥物的臨床試驗效果。對於抗病毒藥物,如果能夠搭配快篩提早使用,或許可以早期降低病毒繁殖能力,但這仍需要透過臨床試驗來驗證此假說。

疫苗開發是全世界的矚目焦點,也是唯一可以改變鎖國現狀的方式。然而目前疫苗開發的問題還是會在抗體產生效果,以及臨床安全性的驗證。由於大部分的疫苗都尚未進行大規模人體試驗,預期一年後才會有結果,因此目前仍要透過其他有效的措施才能防堵病毒。

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病毒防禦力        

新冠病毒初期被發現會攻擊淋巴球,造成淋巴球質與量的影響。由於淋巴球的功能下降,使得一部分的病患無法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更有一些病患因淋巴球功能異常,造成激素風暴,死亡率增加。然而目前免疫力的好壞仍無法有效定義,不過仍然可以透過免疫分析的方式,對於個人的相關免疫表現予以評分。目前許多慢性疾病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這些疾病和共同的治療,會是關鍵對策。如果要改善免疫功能,戒菸、均衡飲食、有效睡眠與休息都是可行選項。

從醫學證據顯示,飛沫傳染是未來新興疾病的重要傳染途徑。維持良好呼吸道健康,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措施改善相關疾病控制,建立生活習慣,相信大家一定能夠通過新興病毒的考驗,維持身體健康。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胸腔內科 周百謙主任,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