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還在第一波 台大公衛詹長權:年底新冠、流感一起來將面臨新挑戰

武漢肺炎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全球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至少1149萬、逾53萬4267人病歿,全球單日新增確診連續2日突破20萬。

值得注意的,除了美國依舊是單日新增最大國外,總確診排名也出現變化,印度5日最新通報,單日新增確診2萬4850例,創新紀錄,6日在新增2萬4248例,累計69萬7413人染疫,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第3多,另外,1萬639人死亡,原定6日重新對外開放的泰姬瑪哈陵也緊急喊卡。

台大公衛學院今(6日)舉行抗COVID-19說明會(第22週)時,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美國印度南美洲非洲還在流行,這也是全球流行曲線一直無法下降的原因,而過去每個國家的R0值(再生數)都大於1時,全球都在同樣的風暴中,但現在每個地區的風暴不一樣,需要有精準的防疫措施,從檢驗到居家簡易,否則對於經濟會是很大的重傷。

全球疫情控制不下,美國確診數飆升是一大關鍵

陳秀熙觀察,全球疫情的R0值上周從1.40上升到1.49,這週又到了1.5,解封指數小於1(代表適合解封)的國家則從68%降至65%,顯示除了原本病例數就多的國家地區一直在增加外,部分疫情已經控制好的國家又發生小群聚感染;而這些解封指數一直大於1個國家除了美國外,普遍醫療資源匱乏,又要花多少時間來恢復也相當令人擔憂。

他進一步分析各區域的疫情狀況,陳秀熙指出,美國無法用每個美國來思考,各州之間的異質性太高,部分州在重啟解封之後,疫情又升溫起來,像是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當群聚感染再起,也考驗當地的醫療量能,目前美國至少有16個州緊急叫停解封計畫。

歐、亞解封之後,小區域再度封城

歐洲的部分,整體而言,疫情已經控制住,雖然在德國古特斯洛的肉品加工廠爆發群聚感染再度封城、葡萄牙布里斯本單日確診再度封城,英國萊斯特則是雙週994確診再度封城,都屬於控制在小區域的封鎖。

亞洲也陷入再度封鎖,印度的孟買延長封鎖措施1個月泰國也將緊急命令延長至7月底,哈薩克則是再度實施封鎖措施,而日本19日起都道府縣之間的旅行限制解除,開始出現多處地區群聚,又以東京酒吧夜總會群聚最為嚴重韓國光州因寺廟醫院及社福機構發生群聚感染,3日緊急升級防疫。

國際間疫情在6月時以為已經緩解,沒想到近期又重新被點燃,不過,國際間邊境管制從3月至今已經3個多月,邊境解封已是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台灣面臨境外防守與邊境解封趨勢的拉扯

陳秀熙比較在國際上被認為安全的3個國家,台灣紐西蘭與冰島,台灣又是其中最安全的國家,因為台灣不僅確診病例數最少,且總人口數最多,另外一個關鍵是,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是境外移入達於本土病例,台灣有高達8成以上都是境外移入個案,而紐西蘭與冰島都是本土個案多於境外移入。

陳秀熙說,如果可以壓在境外移入確診大於本土,代表社區爆發大流行的機會不高,而台灣防疫之所以很成功就是境外防守的非常好,台灣的發生率為每百萬分之2.3人。

他以台灣境外移入及敦睦艦隊的確診個案分析,症狀個案占51%、症狀前期個案占41%,無症狀個案占8%;另外也可以推估,在檢疫5天時,有74%症狀前期個案會轉變為症狀個案;14天則有98%的症狀前期個案會轉變為症狀個案。

陳秀熙表示,除了部分商務人士外還是都採14天居家檢疫,其成本除了需要非常大量的檢疫旅館,還有檢疫者不能工作產生的間接成本,且即便完成14天居家檢疫也可能有2%的無症狀患者未被發現。

只有主動採檢才能逼近全人口的零確診,才更逼近零風險

因此台大公衛建議能採取入境解測或14天隔離檢疫兩者擇其一,選擇檢測者在入境時進行第一次PCR採檢並進入檢疫,檢疫第5天再採檢第二次,如果2次都是陰性者解除檢疫,解除檢疫者在台採定點定時,實名制活動且接受電子追中,若出現1次陽性則進入14天檢疫。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強調,防疫措施是風險管控不是零確診,全世界都是用風險評估來決定開放名單,也不是零確診,更別提要平等互惠,如被歐盟列為開放入境國家,享有不需要檢測、不要求檢測證明,及不隔離檢疫,即可入境。

詹長權表示,被動式採檢只能逼近有症狀者的零確診,只有主動採檢才能逼近全人口的零確診,才更逼近零風險,他認為,台灣很努力在篩檢,但如果做入境採檢就有機會把有症狀和無症狀都找到

武肺已經流感化?目前都還在第一波,預計秋冬會再爆發

詹長權說,邊境管制在過去有效,到現在也一定有效,只是圍堵政策可以拉平醫療曲線但會使經濟衰退的曲線更嚴峻,希望讓檢驗輔助讓檢疫天數縮短,讓商務科學等國際活動可以在台灣進行,讓經濟社會文化的復興可以走出台灣模式。

至於當全球疫情又慢慢升溫,是否走向流感化?詹長權表示,普遍上還不會認為它會流感化,從美國判斷,它是傳到南方與西南方還在第一波不算第二波,所以就比較不知道會不會流感化,但傾向秋冬會有一些爆發,畢竟全世界沒有抗體的人還算是多數,在大部分人還是會在病毒來的時候受到侵襲,而不管是不是流感化,我想今年年底會碰到新冠跟流感一起來,會是國內另外一個挑戰,屆時篩檢策略也是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