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穿越時空 北門旁的鐵道部正細說著百年來的台灣故事

文化資產

位於台北舊城北門外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經多年修復後,在6日重新開幕,作為台博系統4大館舍之一,從20世紀初期起,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台鐵總局本部,作為台灣鐵路營運總部達70年,於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見證台灣交通、經貿與文化重要發展歷史與現代化歷程。

台灣鐵道部在北門旁矗立百年,見證台灣鐵道史的進程。(攝影/趙世勳)

鐵道部園區的所在地居台北城市發展的核心位置,清代曾是製造槍砲彈藥、修理機械及鑄造貨幣的台北機器局;鐵道部現存廳舍則建於日治時期的1918年,當時是台北工場、鐵道部的所在地,國民政府時代則為鐵路局所用,一直到1993年台鐵辦公室漸漸轉移到現在的台北車站,使鐵道部建築日漸荒廢,甚至有人把這裡稱之為「鬼屋」。

2009年由國立台灣博物館接手並進行古蹟修復,歷經超過10年的整修,這個讓全國鐵道迷「昂首企盼」的歷史地標,終於啟動試營運、並訂於今年7月正式開幕「再現風華」。

鐵道園區內部經歷十幾年的修復,經由日本匠師的技法還原當時的日式風格。(攝影/趙世勳)

在修復過程中,台博館邀請包括建築史、古蹟修復、結構、材料科學、空間設計、交通規劃、都市發展、營運管理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投入規劃,往裡頭參觀可看見館內還原當時日式風格的修建,甚至為此而特別從日本請來工匠打造。

台博館系統包括台博館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館內完整地記載了清領、日治與民國時期鐵道發展史,館內也有民眾坐著體驗莒光號,可聽到火車走在軌道上的聲音,也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展區,讓孩童從遊戲中認識鐵道文化。

鐵道園區二樓廳舍可以看見當時建設北門舊城門、大同公司的老台北的模型。(攝影/趙世勳)

裡頭一大亮點就是在二樓展示廳內的「老台北市」鐵道及街道模型區,重現了1970年代台北車站周遭的樣貌。其中包括鐵道部建築、尚未地下化的舊台北車站、現已不存在的台北扇形車庫,把老台北人的共同回憶都打造出來,更有民眾表示,當年車站的面貌,台鐵團隊幾乎還原了當時的背景!

鐵道園區裡頭1:1還原莒光號車廂內部,民眾在座位上體驗拍照留念。(攝影/趙世勳)

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鐵道是台灣現代化發展指標,15年前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促成交通部、文化部一系列合作,鐵道部園區是起點,「鐵道文化是觀光重要資產」,交通部也訂2022年為鐵路觀光旅遊年,讓大家重新體驗鐵道文化。

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說,以台北市中心作為起點,發展為核心的博物館群,象徵國家重視文化,而在台灣後疫情時代拚經濟、振興與國旅觀光時,也呼籲民眾別忘了台灣豐富文化資產,而台灣鐵道部則是每個人必來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