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提案「防止台灣遭侵略法」 美中越緊張、台灣越危險?

國際外交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議員游賀(Ted Yoho),已正式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內容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國武力犯台時,得動用武力防衛台灣,並且鼓勵美國總統訪台。

美助台灣加入安全伙伴、進行安全對話

游賀在發出的新聞稿中指出,鑑於中國的各項挑釁行為,中共很明顯已不顧國際譴責或強烈反對,迅速實現自己的領土野心。除了中國對台灣採取的一系列侵略活動,還包括在香港、南海及中印邊境造成的緊張局勢。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當台灣遭受中國的直接武力襲擊、中國藉武力奪取台灣實質管轄領土,以及台灣人民或軍人遇害或生命遭逢威脅等情況下,美國總統有權動用武力,並採取總統認為的必要與適當措施,確保並捍衛台灣免遭武力襲擊。法案還要求中國放棄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犯台,並訂定5年落日條款。

眾議院對該法案內容,建議美國總統在法案生效後,盡快發出公開聲明,宣示保衛台灣免受中國行為影響是美國的政策。在法案生效180天內,美國國防部長需協同國務卿與其他相關聯邦機構首長,應尋求與台灣政府及其他志趣相投安全夥伴間,建立年度區域安全對話。

超前部署,不希望台灣變成科威特?

法案也建議,美台舉行聯合軍演、災難與人道救援等聯合演習。國會意見甚至建議台灣,要配置更多國內資源以提升自我國防實力,包括取得強化不對稱國防實力武器、改革台灣後備體系,美台加強合作亦強化台灣網路能力。

在美台高階互訪上,法案鼓勵美國總統或國務卿赴台與台灣總統會晤,並歡迎台灣總統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法案也敦促美國貿易代表在法案生效後180天內,與台灣就雙邊貿易協定展開協商。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是近年美國國會提出內容較廣泛、明確的法案,如敦促台美高層互訪、加強台灣國防軍備、以及重啟美台經貿談判等。特別是授權美國總統動武,可謂「超前部署」。

1990年8月波斯灣戰爭爆發,美國國會在1991年1月才通過決議,授權總統動武,當時伊拉克已占領科威特。此次,中國還未集結部隊,也尚未攻打台灣,美國國會即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

很明顯的,美國國會議員不希望等到台灣變成科威特,遭佔領後再啟動武力,一則是如此傷亡更大,再者是受戰事破壞的台灣,包括民主、政經等方面已大受影響,對美國有不同程度的衝擊。

法案是口惠而已,中國奪台灣掩藏核潛艇?

但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認為,該法案會不會在國會通過,還需要長期觀察。他說,在歷史上,被美國出賣的國家比比皆是,千萬不要天真地相信某個眾議員,「保護國家還是要靠自己」。

張競指出,該法案運用巧妙的字眼「授權」,依美國法理來說,美國總統不必國會授權,就可因應危機進行作戰,因此該法案對美國總統職權來說,並無「增一分或減一毫」。

他表示,美國對台灣大打擦邊球,其中包括邀請參加環太軍事演習、派遣醫療船靠泊台灣,或是報導美國軍機飛越台灣上空,其實對於台灣戰力毫無幫助。

英國BBC報導中國獨立政治學者吳強的觀察表示,「真正的危險在台灣」。他認為,中國在東海、台海以及南海領域,與其他國家發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擁抱傳統帝國主義的心態,不承認現有國際規則,「這也是中美關係緊張的徵結所在」。

吳強指出,中國以民族復興為目標,習近平打算在第三任期內完成對台灣的統一,不惜一切代價,在香港否定一國兩制,並推出《國安法》,種種作為皆有跡可循。

「對北京來說,只有奪下台灣,把台灣作為核潛艇基地,才能在未來有能力與美國對抗。所以中美關係越緊張,中國越急於奪下台灣」;吳強認為,中國奪下台灣後,才能解決海南島需要大量海空掩護核潛艇的問題,由此展開美中在西太平洋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