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青年看李登輝》時代的開拓者:他推動的民主改革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共識及價值

政治人物

(讀者投書-作者為18歲彰化線西人,準台大政治系學生。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我是在2002年出生的,自我張眼以來,威權高牆早已被拆除,雖然政治檯面上免不了還是紛紛擾擾,打鬥的畫面更是從不嫌少,但過去在街頭奮戰的鬥士多半都成為主政者、代議士,殖民者的色彩逐漸褪色,民主與自由在台灣推動穩定、和平且踏實,如今政黨已經輪替3次了,與鄰近的香港相比之下,台灣人委實幸福、幸運。

面對獨裁更能體現自由民主的價值

2014的春天,小學六年級的我每天放學回家就開電視關心學運狀況,我看見時任政府蠻橫對待群眾,看見政府如何濫用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當然我也看見人民團結的力量,避免中國工商殲滅台灣培植已久的經濟實力,並且用選票推倒不適任的政府。接著學長姐為了課綱站上街頭、爬進政府機關,甚至有人為了捍衛自己的身分認同不惜犧牲性命。

再看香港、新疆,軍警施暴、欺壓異議人士,獨裁者以冷酷的眼神凝視人民,我們便能明白獨裁體制的可怕之處。此外,中國對台的侵略日益進化,然而許多台灣人不會惶恐畏懼,反而更加凝聚彼此團結,而此時艱難的時刻才真正體現出「民主、自由」的價值。

六次修憲拆除威權違建

有人說:「李登輝對於台灣民主的推展功不可沒」,起先我對這段話沒有深刻的感觸,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並非成長於那個時代,直到日前我出於好奇心之下,點開幾篇撰寫李總統生平事蹟的文章,初步梳理李登輝主政時期台灣政治、經濟的脈動與變化,才赫然驚覺,事實上從台灣民主史來看,李登輝確實居中扮演要角。

因為不論是一步步廢除老國代、動員戡亂條例,終於革除老法統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六次修憲不僅是清除威權遺緒、拆除威權違建,也是奠定現今民主體制的基石。將軍隊國家化由文人主政,避免台灣落入韓國過去的處境——軍人以武力威脅時任政府並奪權。

帶領台灣走出殖民者陰影

甚至在開放民選總統時,面對中國的飛彈恐嚇,李總統冷靜沉著、做好完全準備,台灣終究挺過可能被轟炸的命運。而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時,李登輝沒有眷戀權力的舞台,將總統權位和平轉交給繼任的陳水扁。李總統一步步帶領台灣走出殖民者的陰影,而後台灣的民主劇本才能繼續編導下去,也才有現在這個讓我感到驕傲的民主台灣。

當然李總統過去執政的時段,多少也存在一些爭議,比如黑金政治、鎮壓社運等,或許沒辦法獲得某些族群的諒解,可是如今看來,李總統致力推動的民主改革、提升台灣主體性,逐漸成為台灣人的共識及價值了。

因此平心而論,我寧可相信李總統挺過那驚濤駭浪、滿佈荊棘的年代後,終能看出他是一位時代的開拓者,是一位有智慧的務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李登輝是一位永遠值得台灣人引以為傲的總統。